端砚鉴别_怎样鉴别端砚

端砚鉴别

老坑端砚鉴别方法谁清楚?花梨木鉴别方法又是什么?

●花梨木鉴别方法一:看纹理,花梨的纹理呈青色、灰色和棕红色等,并且几种颜色交错分布。 花梨木鉴别方法二:看条纹,花梨木纹较粗,纹理直且较多,心材呈大红、黄褐色和红褐色,从纵切面上看带状长纹明显。 花梨木鉴别方法三:看鬼脸,花梨也有鬼脸,“……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圆晕如钱,大小相错。 花梨木鉴别方法四:看牛毛,花梨产地不同,木质也有很大差别,有的质地较细密,有的质松,但从弦切面上看,都能明显地看到类似牛毛的木纹。 花梨木鉴别方法五:看荧光,花梨中有一层淡淡的荧光,如果把一小块花梨放到水中就能发现,水里漂着绿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发出一种荧光。 花梨木鉴别方法六:看偏光,从花梨的切面看折射的光线,只有一个角度可看到折射的光线最亮最明显,而其它角度则不明显,这是偏光现象。 花梨木鉴别方法七:闻檀香,凑近花梨用鼻子闻一闻,可闻到花梨也有一股檀香味,味很香,但比降香黄檀的香味要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鉴别方法一:颜色、光泽、纹理和金丝金丝楠的色泽明亮灿烂,稍加打磨即可看到木头本身漂亮的自然荧光,细加打磨则晶莹通透,犹如琥珀猫眼。而香楠、水楠、“缅甸金丝楠”(黑格)、“缅甸金丝柚”(黑心木莲)等,底色均较暗哑,光泽度明显不如金丝楠。而黄金樟的结节明显,黄心楠的颜色太艳俗,都比较容易区分。另外,即使是金丝楠树种,金丝成色在80%以上的方为正宗。 鉴别方法二:底子晶莹通透、纹理生动金丝楠木底色通透,纹理有立体感,上等的金丝楠木底子更是透彻澄明,光线照射下纹理波光流动、景象变化莫测,每个角度都不一样,呈现出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幻影效果。这点假冒的品种是无法相比的。 鉴别方法三:气味:香气金丝楠属于樟科植物,有天然香气。一般来说,金丝楠新料的香气是清淡的药香,老料一般是幽香,香气较淡、若隐若现;而阴沉料有的是沉香气,有的是浓郁的花果香,带有香甜的味道。假冒品种很多没有香气或香气微弱,水楠通常是酸臭的气味,香楠的气味是香辣味,普通樟科树木的香气通常较浓烈恶俗、令人头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古端砚冰纹鉴别与石样怎样。

●端砚的价格一般由4个因素决定:1、坑种。老坑砚高出于坑仔岩、麻子坑10倍,是其他坑砚的100倍。2、材质。有优秀石品的砚(如鱼脑冻、蕉叶白、天青、石眼等)高于一般砚10倍,是底板或带瑕疵的顶肉石质的100倍。3、形状。自古“砚以方为贵

端砚的鉴别方法和保养,端砚的主要成分?端砚的原产地及主产地

问题补充:端砚的鉴别方法和保养,端砚的主要成分?端砚的原产地及主产地
●端砚的鉴别方法:看石色和石品花纹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有独特的石质外,还有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听声音,老坑发出木声为上品。还有手感,摸上去润滑,感觉细腻,如婴儿的皮肤。手摸砚堂,会很湿润,有“呵气研墨”的传说。 砚的使用 砚的使用,主要就是磨墨,磨墨时对砚面,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用方法。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得磨,恐伤砚面。”《砚笺》云:“在使用新墨时,应在砚池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的加力研磨。” 佳砚不可用劣墨,如松烟墨杂质较多,质地不纯,用时易划伤砚面。用油烟墨研磨完毕后,应将墨锭置于墨床之上,或者搁置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放于砚面而不取,否则墨干结于砚面,拨墨时则易剥去砚面,造成砚面损伤。新墨胶重,用时尤应注意。 砚的养护 首先是洗砚,砚使用过后,应养成随即洗涤的习惯,不可使砚留存宿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所以古人有:“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的说法。《屠隆考 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看来从用墨的艺术效果来讲,洗砚也是很必要的。关于洗砚的方法,前人总结甚多。《砚林拾遗》载:“有癖砚者,每晨舆面,水注木盆以莲房浸良久,取出风干,水气滋渍,积久有光。忌柬纸拭,能伤砚锋。”《屠隆考 余事》云:“春夏二时,霉溽蒸湿,使墨积久则胶冷滞笔,又能损砚精彩,尤须频洗。以蓖麻子擦砚滋润,不得以滚汤涤砚。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恐毡毛纸悄以混墨色。”洗砚应以 角清水涤之为妙,也可用半夏擦去砚面滞墨,或者用丝瓜瓤,莲房壳慢慢洗涤。采用这些洗涤方法,即涤去墨垢,又不伤砚。 洗砚要十分的谨慎小心,盛水的器具宜用木盆,若在水泥盆或瓷盆上洗,则易碰伤砚。洗砚的水要干净,不含酸碱性。且水温要适宜,不能用热水,滚水,茶叶水洗砚。古人还告诫说:“涤砚须由成人,不得顽童持洗。” 其次是养砚。砚洗净以后,还须用清水保养,以养砚石之莹润。保养施水的方法是:砚池应每日换清水,不可令干;磨墨处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再其次,一般来说砚用久则不发墨,谓之“失锋”。原因有二,一是砚面磨去了锋芒,因锋钝而不发墨;二是使用了含胶过重的墨,又失于洗濯,致使砚面胶结而失锋。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发砚锋。关于发砚锋的方法,《砚林拾遗》中说道:砚有初发墨久而钝者,亦为刀剑磨淬。用杉木松炭磨一遍则石锋焕发。另外用磨光之瓦片轻擦之;用姜 浸之;莲房擦之;以及用零号砂纸,细软砂石在清水中对砚堂(砚的磨墨部分)进行擦拭,这些都是发锋的可行办 端砚产在广东肇庆。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为名坑.成分主要有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如何鉴别真正的端砚?

问题补充:如何鉴别真正的端砚?
●真正的端砚要看细腻度、密度与砚石的石品。同样是砚石,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一般的砚石当是名坑就没多大问题。

宋坑端砚石头怎么鉴别

●1、端砚的鉴别端砚名坑众多,常见亦有十多个,开采的坑洞随着时间的伸延,有的坑洞砚石逐渐稀少,甚至枯竭,或塌方淤塞,无开采价值;亦有些是新开发的坑洞,近些年在沙浦、典水、洮溪一带发现和开采出大批砚石(还未给予它们正名,只统称沙浦石);因此要准确地分辨那个坑洞的端石,恐怕也不容易,历史上就有以广东恩平的茶坑石冒充端砚石的事。清梁绍壬撰《两般秋雨盦随笔》说:“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鉴别端砚可以说是一门科学,因为要有各方面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因为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能掌握开采各坑砚石及刻制端砚技术的实践,而多年、多比较、多分析是最重要的。就以端砚的镶眼、贴眼来说,古人亦偶尔会在端砚上镶嵌石眼,以掩盖瑕疵,且技术高超,做得天衣无缝。现在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用镶嵌石眼来冒充天然石眼,以提高其价值,甚至用胶水贴眼,甚至用墨色点睛,这种人为的强求性的“加工”,不仅达不到艺术效果,时间长了更得不到经济效益,反之损害了端砚的声誉。要鉴别不会很难,首先要知道端砚石眼的形成和各坑砚石眼的区别。如坑仔岩石眼多为圆形的鸡公眼或绿豆眼,颗粒不大,以米黄色为多,或奶黄偏白,偶有翠绿色偏蓝的;麻子坑的佳眼圆正,晶莹、翠绿,作数重晕,多为鸲鹆眼,值得注意的是,麻子坑的石眼是顺着石的纹理生长的,即纹理是右斜,石眼的生长也是右斜,其余类推,而镶眼或贴眼者往往于此暴露破绽;老坑口石眼不多,其色泽比麻子坑石眼要浅淡一些,偶然也有翠绿圆正的佳眼;象牙眼多见于老坑和坑仔岩。其次,就镶眼或贴眼的技术来说,今人远比不上古人,经常放错方向和位置,或者张冠李戴,如把麻子坑石眼贴到坑仔岩上,把坑仔岩石眼贴在老坑上。如果掌握各坑砚石眼的特征,就不难辨别出其真伪了。当然,光凭实践也不行,有时一些制砚名手也会把砚石搞错。以端砚中的绿端来说,本来是最容易辨别的,但制砚的绿石不是只有绿端,甘肃的洮河石砚、吉林的松花石砚、宁夏的贺兰砚、安徽祁门的一种淡绿石砚、广东恩平也有一种绿石,从色泽来看它们之间非常相似,以致清初的琢砚名手金殿也错把绿端看作松花砚。此事在清孔尚任《亨金薄》中曾记载:“慈仁寺廓下购得绿端砚,式甚古雅,质尤细润,旁镌‘绿玉馆家珍’,又刻‘孟端氏’,盖九龙山人王绂物也。宋时为玉堂新样,王介甫诗云:‘玉堂新制世争传,称以蛮溪绿石镌’,或即此耳。金殿扬辨是辽东松花江石,较绿豆端色尤旧润。殿扬琢砚名手,供奉内廷,制松花石砚甚颗,予得一小者,名曰‘春波不啻’,径寸之珠矣。”孔尚任所提到的王绂,是明初人,当时根本没有松花石砚,金殿扬虽是内廷琢砚名手,但因对松花石砚不了解,同时对绿端及松花石的特征没有认真比较和分析,故把绿端误认为松花石砚。绿端与松花石是颇为相似的,吉林松花石在乾隆时就常被人誉为绿端石,《盛京通志》记载:“绿端石出宁古塔诸河边”。绿端石是因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而得名,为何会弄到黑龙江宁安县的宁古塔河边?原来松花石的产地正是清祖的发祥地,所以为清王朝赏识。据《吉林通志》记述:“宁古塔为国家发祥地,犹姬周后稷始封邰,山川深阴,形势完固。”这可以说是人为造成的混淆,在鉴别端砚时亦要注意。要鉴别是否端砚,首先是看石色;要鉴别是出自那个砚坑的端砚,还是要看石色。端砚石的光泽和滋润是别的砚石不可能有的,这是端砚石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端石的色泽也是相当复杂的,甚至同一坑洞的砚石,在不同年代开采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所以除了看石色之外,还是听石的声音,即用手指或木条扣砚石所发出的声音,这种“石声”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端砚。鉴别端砚的类别要有重点,最重要是懂得鉴别老坑砚石,因为老坑是端石中最名贵的砚石,也是最难开采的砚石,所以出现的冒牌货又是最多;其次是麻子坑,麻子坑也是名贵品种之一,加上洞口较多,变化较大,故亦容易给人钻空子。为此,在鉴别和鉴赏端砚这个问题上,分别谈谈石色和石声。
●找真正专业的人看看才可以确定专业人士鉴定一下
●还是找专业人士比较有把握
●可以让王刚鉴定一下,不过有被砸风险
●宋坑是宋朝时期开发的砚台,要想鉴别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请教专家了
●这个还是找专家吧
●这可是行家的问题,宋坑是宋朝时期开发的砚台,要想鉴别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请教专家了!
●端溪血砚么?
●找真正专业人士鉴定一下吧
●磨墨看看黑度如何。。。
●如何鉴别和欣赏端砚?过去不少行家和学者都谈论或论述过这个问题,并且留下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是个端砚爱好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所谓爱好者,我从小练习书法,每天与纸笔墨砚相处,对家乡的端砚情有独钟;所谓实践者,即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端砚及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和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更被下放到砚坑参加采石劳动,至今凡四十年矣。所以从实践的角度,从实际出发,具体、通俗地谈一下我的观点。1、端砚的鉴别端砚名坑众多,常见亦有十多个,开采的坑洞随着时间的伸延,有的坑洞砚石逐渐稀少,甚至枯竭,或塌方淤塞,无开采价值;亦有些是新开发的坑洞,近些年在沙浦、典水、洮溪一带发现和开采出大批砚石(还未给予它们正名,只统称沙浦石);因此要准确地分辨那个坑洞的端石,恐怕也不容易,历史上就有以广东恩平的茶坑石冒充端砚石的事。清梁绍壬撰《两般秋雨盦随笔》说:“端砚之辨最难,非生长斯土悉心穷究者不能知也。”鉴别端砚可以说是一门科学,因为要有各方面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因为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能掌握开采各坑砚石及刻制端砚技术的实践,而多年、多比较、多分析是最重要的。就以端砚的镶眼、贴眼来说,古人亦偶尔会在端砚上镶嵌石眼,以掩盖瑕疵,且技术高超,做得天衣无缝。现在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用镶嵌石眼来冒充天然石眼,以提高其价值,甚至用胶水贴眼,甚至用墨色点睛,这种人为的强求性的“加工”,不仅达不到艺术效果,时间长了更得不到经济效益,反之损害了端砚的声誉。要鉴别不会很难,首先要知道端砚石眼的形成和各坑砚石眼的区别。如坑仔岩石眼多为圆形的鸡公眼或绿豆眼,颗粒不大,以米黄色为多,或奶黄偏白,偶有翠绿色偏蓝的;麻子坑的佳眼圆正,晶莹、翠绿,作数重晕,多为鸲鹆眼,值得注意的是,麻子坑的石眼是顺着石的纹理生长的,即纹理是右斜,石眼的生长也是右斜,其余类推,而镶眼或贴眼者往往于此暴露破绽;老坑口石眼不多,其色泽比麻子坑石眼要浅淡一些,偶然也有翠绿圆正的佳眼;象牙眼多见于老坑和坑仔岩。其次,就镶眼或贴眼的技术来说,今人远比不上古人,经常放错方向和位置,或者张冠李戴,如把麻子坑石眼贴到坑仔岩上,把坑仔岩石眼贴在老坑上。如果掌握各坑砚石眼的特征,就不难辨别出其真伪了。当然,光凭实践也不行,有时一些制砚名手也会把砚石搞错。以端砚中的绿端来说,本来是最容易辨别的,但制砚的绿石不是只有绿端,甘肃的洮河石砚、吉林的松花石砚、宁夏的贺兰砚、安徽祁门的一种淡绿石砚、广东恩平也有一种绿石,从色泽来看它们之间非常相似,以致清初的琢砚名手金殿也错把绿端看作松花砚。此事在清孔尚任《亨金薄》中曾记载:“慈仁寺廓下购得绿端砚,式甚古雅,质尤细润,旁镌‘绿玉馆家珍’,又刻‘孟端氏’,盖九龙山人王绂物也。宋时为玉堂新样,王介甫诗云:‘玉堂新制世争传,称以蛮溪绿石镌’,或即此耳。金殿扬辨是辽东松花江石,较绿豆端色尤旧润。殿扬琢砚名手,供奉内廷,制松花石砚甚颗,予得一小者,名曰‘春波不啻’,径寸之珠矣。”孔尚任所提到的王绂,是明初人,当时根本没有松花石砚,金殿扬虽是内廷琢砚名手,但因对松花石砚不了解,同时对绿端及松花石的特征没有认真比较和分析,故把绿端误认为松花石砚。绿端与松花石是颇为相似的,吉林松花石在乾隆时就常被人誉为绿端石,《盛京通志》记载:“绿端石出宁古塔诸河边”。绿端石是因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而得名,为何会弄到黑龙江宁安县的宁古塔河边?原来松花石的产地正是清祖的发祥地,所以为清王朝赏识。据《吉林通志》记述:“宁古塔为国家发祥地,犹姬周后稷始封邰,山川深阴,形势完固。”这可以说是人为造成的混淆,在鉴别端砚时亦要注意。要鉴别是否端砚,首先是看石色;要鉴别是出自那个砚坑的端砚,还是要看石色。端砚石的光泽和滋润是别的砚石不可能有的,这是端砚石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端石的色泽也是相当复杂的,甚至同一坑洞的砚石,在不同年代开采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所以除了看石色之外,还是听石的声音,即用手指或木条扣砚石所发出的声音,这种“石声”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端砚。鉴别端砚的类别要有重点,最重要是懂得鉴别老坑砚石,因为老坑是端石中最名贵的砚石,也是最难开采的砚石,所以出现的冒牌货又是最多;其次是麻子坑,麻子坑也是名贵品种之一,加上洞口较多,变化较大,故亦容易给人钻空子。为此,在鉴别和鉴赏端砚这个问题上,分别谈谈石色和石声。(1)端溪砚的石色:端砚的石色乍看比较单一,但用水湿石仔细审视,色彩颇为复杂,有些佳石甚至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加上端溪砚石名坑众多,色泽不尽相同,同时石色与石质的优劣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石质的优劣,发墨的好坏,又往往可以通过石色反映出来,还可以从石色鉴别是否端溪石,或辨别端溪石的坑洞出处,因此,石色是鉴别端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端溪石的色泽和色素是怎样的?前人经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紫色的。故古人曾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而且认为端石紫色最好,最为名贵。宋叶樾的《端溪砚谱》有这样的记述:“石性贵润,色贵青紫;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明周天球在他的端溪砚镌上:“……色以紫贵,而汝色则苍。”因此古人往往把名贵的端砚称之为“紫石砚”,或把“紫石砚”作为端砚的美称。唐诗人李贺有赞美端砚的诗篇《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句;唐刘禹锡有《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的诗篇;他们在诗作中均称端砚为“紫石砚”。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谈到端砚石色云:“世之论端溪者,唯贵紫色,而不知下岩旧坑唯有漆黑青花二种。”又:“端溪中岩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还觉得不够完美,干脆把优质的端砚美其名为“紫玉英”或“紫石英”,如唐皮日休诗有:“微润将融紫石英”;宋文同有“砚有紫石英”……古人对端砚石的形容和赞美,都离不开“紫色”,其实并不那么准确和具体,端砚石色也并非那样单纯,而且端溪各坑砚石色泽都有差异。清朱竹垞在《说砚》也谈到端砚石色的差异:“上岩者质纯而艳,微紫;中岩者质润而凝,色渐青;下岩者质淡而细,色近白……”。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构成砚石的岩石成分有所差异,致使端溪各坑砚石色泽有所异同,这是合乎情理的。端溪砚石总的色调是紫色,这与古人的说法是一致的。分辨端砚石色,要以水湿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比如一方优质的老坑砚石湿水之后,就会发现在紫蓝色的基调上色彩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其色彩好象从砚石里透出来的,给人一种内在的沉实、凝重、浑重的感觉;麻子坑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的特征,但麻子坑的色调要比老坑轻些,还有清晰的层次,有块状条纹(一般是斜纹,且底板与石肉间隔明显);坑仔岩则偏紫微带赤色,色彩就没有老坑砚石那样丰富多彩;古塔岩砚石则是紫中带微红,红得油润、凝重。总之,除了绿端石色是翠绿色或翠绿带土黄之外,端溪各坑砚石的基调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或紫带赤,稍带天蓝,略带天青、青黄、苍灰,有微带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园坑和梅花坑),有浅绿、深紫……另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石时代和石层走向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坑洞所出的砚石,它的色泽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同一坑洞、同时开采,由于石脉走向或采石工作面不同,其砚石色泽也稍有差别。如同样是老坑砚石,就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别,还有明代开采的与清末开采的也有差异,麻子坑亦如是,有旱坑和水坑之分。这样的原因很多,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和端砚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有内在的联系。据了解,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又如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分,其石色就不能以紫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就越名贵。石眼的颜色,固然各坑洞有差别,但同一砚坑各段砚石的石眼颜色亦有不同,甚至在同一块砚石眼出现的几颗石眼的色泽也会有别。此外,要准确分辨端石色泽最好是利用自然光,在室内靠近窗户处观察,因为在阳光下或曝光灯下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端溪砚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在古砚中也不多见,但在端砚中有一定的位置。宋欧阳修《庐陵集》有端溪绿端枕诗;清纪晓岗对绿端有很高的议价,他在其绿端砚中镌刻上:“端石之支,同宗异族;命曰绿琼,用媲紫玉。”(如图拓片)白端更是极少数的,这几十年来甚少开采和刻制,我认为是由于它不太适合研墨,大都以白端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除白端外,还有所谓黑端,就更为少见了,黑端不是涂上黑墨的端石,而是端石的一个品种,古时候曾发现过,现在已不大存在了。(2)、端溪砚的石声:鉴别端砚石质的优劣,不仅要察看其色,还要细听其声,就是说要细心辨别“石声”。敲击物体肯定会发出声音,端砚石当然也不例外,古人对此往往不以为然,认为端石“扣之无声”为佳。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对端砚石声的看法是“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张海鹏的《砚史》认为:“磨墨无声,贮水不耗”;又“石细,扣之清越……石嫩,甚者如泥无声”;《端溪砚史》指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麻子坑佳者亦然,余则否。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清越以长如泗滨之磬者,弗良也。”其意即石质差者扣之发瓦声和金属声;石质优,细腻、娇嫩者扣之则无声或发木声和泥声。说扣击端砚石无声不大符合情理,本来端砚石是石质,扣击时应发现清越的石声,实际却非如此,才使人感到奇异,有人甚至认为端砚石开采时在水中是软的,采出来后才逐渐就硬,是“邃古之时纯泥凝结地中(成砚石),至人得之琢之砚”,所以扣击端砚石发出的不是石声而几泥声。声音大致分为金属声和非金属声,非金属声即木声或泥声,此外还有大小之分,厚薄之分,清越与沉闷之分。扣击端溪老坑以及优质的麻子坑、坑仔岩发出木声或泥声,而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白线岩、二格青,扣击时发出的声音带铿锵之声,即是石声,更细切一点,各坑砚石所发声音亦不尽相同,这与砚石质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坑所以“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是因为它的石质极其细腻,岩石成分主要由水云母类和粘土矿物组成,泥质占很大的比重,其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使砚石质地柔和,故叩击时发木声或泥声。更确切地分辨,老坑砚石所发的木声是湿木之声,麻子坑、坑仔岩和古塔等则如干木之声。古人称端砚“无声”、“木声”或“泥声”,是指优质砚材之声,至于“磨墨亦无声”,还须取决于墨,即使是徽墨也要优质油烟或超漆烟墨,除了墨和砚,还有人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所谓“磨墨亦无声”的效果。(3)、端砚的手感:选择端砚时用手抚摩砚石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砚堂部位,用手心轻按砚堂,慢慢抚摩至砚池,如果是佳石,其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摩婴儿肌肤的感觉。现在大部分的端砚在成品后上腊(即将砚石加热上腊),加强外观美感和掩盖瑕疵,但砚堂是不能上腊的,否则就影响研墨和鉴赏2、端砚雕刻的鉴赏鉴赏端砚,其雕刻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鉴赏部分。(1)继承和发扬传统我想首先要看它是否继承和发扬端砚雕刻艺术的优良传统,是否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知道,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是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的端砚,也有它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有它的诞生、演变和发展过程。砚台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商殷时代用瓦片或石片作研墨的工具,也可以称为砚台的话,那么就是3000年的历史了。以端砚而言,始于初唐,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同时它又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从某一个角度、某一范围内反映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艺术水平。为此,我们提倡,在端砚的雕刻艺术上有所发展,就要学习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中的精华,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表现时代的精神。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十分喜爱,甚至以砚为宝,这正是由于端砚从形制到雕刻艺术,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体现了民族性和区域性(地方特色)。(2)因材施艺“因材施艺”是端砚刻制的传统技艺之一,可以反映出作者在审美造型、书法绘画、雕刻乃至文学艺术的修养和造诣。因此,首先要理解端砚雕刻的目的和手段方面,端砚的制作不是为雕刻而雕刻,而是有目的的艺术加工,因材施艺的问题是端砚雕刻的关键。有人会认为:优质砚材就要精雕细刻,尽量多花工;中等砚材在雕刻上可少花些工;下等砚材就不加雕刻。其实,有时正好相反,一块完美无瑕的优质砚材,应该不加雕饰,稍加磨平就可成为非常高级的端砚——平板砚,反之硬要雕刻些什么,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破坏了砚石的完美,大大降低了它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说端砚的雕刻,是在于用雕刻来掩饰砚石中的瑕疵,目的是使有瑕变无瑕,这与玉石雕刻十分相似。一块偌大的端砚石,尤其是像老坑那样的名贵砚石不可能没有瑕疵或裂痕(砚工谓之痕壳),玉石亦然,特别是名贵的翡翠更是如此,北京的著名玉雕老艺人王树森有过这样的经验之谈:精心刻制的一对翡翠玉佩“龙凤福寿”,在香港竞卖了180万元,那对玉佩原料是上乘的,颜色艳绿,可惜玉材上布满黑色斑点,是明显的瑕疵,如何变有瑕为无瑕,关键是去脏,突出翠绿,最后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深刀浮雕的方法,刻制玉佩上的龙凤、蝙蝠和猛兽,这样就避开或去掉瑕疵,又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喜气盈盈,显得庄重华丽。因此王树森认为;“作为玉器艺人首先要懂得看料,懂得用料,每块材料的形状不同,色泽花纹也各异,质地也有优劣之分。一件好的玉器要料好,工艺好,这样才能成为宝。”端砚的雕刻在材料处理,艺术加工的目的和手段方面与玉石雕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端砚的刻制,作者也要熟悉砚石材料,首先要懂得砚石出自哪个坑洞,再就是要懂得砚石的石质优劣、瑕疵所在,然后才能做到根据端砚石材的石色、质感、砚石性能、特征和外形进行构思,设计制作。从构思至刻制的整个过程都贯串着“变有瑕为无瑕”,所以,最完美的设计图,也经常要改动,因为在刻制过程中,遇上烂石、裂痕、铁线或虫口顺应潮流要设计去掉,或以雕刻来掩盖。端砚的创作设计和刻制,要善于因材施艺,有时遇到砚石材料不是很好,只要不是“顽石”(即烂石或生钉),也可以用恰当的题材加上雕刻艺术取胜。比如一块中等的宋坑砚石(猪肝色),其色泽浑重、凝重,可以古钱币为题材,雕刻历代的古钱币,设计得当,构图独特,刻工精致,也会令人爱不释手,从而升格为高级端砚。这就说明好的设计题材加上精美的雕刻艺术,可以变低档砚材为较高档的端砚,甚至可以成为精致的工艺品。《别有洞天砚》是变废物为活宝的好例子,从废石堆上捡回的原石,利用其虫蛀和瑕疵去设计,在池头山崖雕刻一棵倒挂的老松,整个画面和意境就体现出来了,构图贵“巧”“妙”而不贵繁。不会每块砚石都完美无瑕,端砚的设计师,刻砚艺人总是将瑕疵以雕刻来去掉或加以掩盖,从而突出优质的部分包括名贵的石品花纹作砚堂,除石眼外,鉴别端砚的石质优劣,鉴赏端砚的石品花纹都集中在砚堂。(如宋坑《如日当中》)关于繁简的问题,我认为刻繁则繁,应简就要简,不赞成以繁简来划界线,或者说简单就好,繁就不好。这里为一些因“繁简”问题在端砚雕刻中引起的误解作某些必要的说明。有时,我们听到不少人特别是对端砚讲求实用、精于鉴赏的书画家,批评端砚的砚堂太浅了,或是砚堂太小了,或是认为雕工太多了,这种意见单纯从实用的观点来说并不为过,甚至一些设计师和雕刻艺人也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天”不从人愿,所谓“天”即砚石本身不能给予艺术加工的机会。砚堂要开大一点或开深一些,却遇上瑕疵,烂石和痕壳都冒出来了,佳石就那么一个小范围,故砚堂就只能开那么小了。如果硬要把砚堂开大,即所谓按比例去开的话,反而暴露了砚石的瑕疵,即不实用又降低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对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高档砚石而言,因为它们的石层、石理和石质变化较大。其他的洞坑砚石则不同,瑕疵极少,不存在这个问题)。此外,端砚石的特性和“脾气”有时很怪,从表面看上去好好的石材,凿下去瑕疵就出来了,凿得越深瑕疵可能就越多,面积就越大;有时又出现相反的情况,表面上的瑕疵,凿下去就会消失。因此制砚艺人惟有“因材施艺”,“因石构图”,有些砚的砚堂会开得小些,浅些,有的砚雕刻得繁琐些。端石眼更是如此,从表面很难看清石眼的位置和数目,常常在凿开后要改变原来的构思和设计。繁琐是相对而言的。我认为目前端砚雕刻事实存在繁琐和堆砌,从清乾隆以来至今仍没有多大的改变,不少的生产者以为刻工越多,艺术性就越高,经济价值就越大,如果问端砚价钱高的缘故,经营者会说这是砚工花了很长时间雕刻而成的,雕工非常好等等,这是不正确的看法。艺术水平的高低,经济价值的大小,绝不能光以“工”的多少来衡量,否则,“画蛇添足”又何必解释呢?另一方面,繁琐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或是不得已的,比如用细腻而稠密的线条去遮盖“浮云”中的烂石,就是端砚雕刻的一种手段。所以,离开端砚雕刻的“因材施艺”,以及端砚石材的特点去批评其雕刻上的繁琐是不够全面的。选择题材,构思,设计和雕刻都要考虑突出端砚石的石质以及名贵的石品花纹。端砚自问世以来,看一块端砚石质的优劣并不是对整块砚石而言,而主要是看砚堂的石质,其他部分往往不侧重,或可以忽略,至于砚背,无瑕当然好,但从整体来说即使有瑕亦无关紧要,如果砚背瑕疵太多,或痕壳太多,刻砚艺人会把砚背挖空,成淌池砚的砚堂般的长方形,可在此镌刻砚铭。如果砚石中有名贵的鱼脑冻或蕉叶白,或天青,冰纹冻,作者会千方百计将“冻”或“白”留在砚堂中,供人鉴赏,或者利用其作比喻,借题发挥。如日本相浦紫端先生藏的明代“端溪水岩招潮砚”,就是利用砚堂中如浮云状的鱼脑冻喻作潮水卷起的白浪,砚边的天然虫蛀,稍事加工(纵横直线)构成海岸的岩石,同时又利用鱼脑冻喻作浮云,把圆形的砚堂喻作月亮,将冰纹作飞瀑,体现出很好的艺术效果。(3)雕刻中的“动”与“静”,“线”与“面”优秀的端砚雕刻艺术,是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雕刻、诗文、篆刻于一体,特别是“文人砚”更是如此,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雕刻乃至诗文,均呈现飞舞的“动”感,这种动感,往往又通过线条去表现,虽然“线”也有静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动”如书法艺术就是追求线条的运动美、节奏美,书法家往往借草书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韵律。如:“张颠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者也”;“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圣益佳”。汉代的石刻画,更多以流动飞舞的线条来雕刻物像,形象生动,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乐伎则更为典型,依靠画面人物轻盈逸美的姿态,特别是那飞动的飘带,线条自然流畅,画中的天女和乐伎,翱翔于万里碧空,产生了动的艺术效果。传统的端砚雕刻艺术,很重视“动”感,可以说是借鉴于古代的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中“动”的表现手法,并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和谐统一,端砚雕刻中的动感,除了在雕刻物象形体的动态中反映,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来表现,目的是增强活力,增添生气。端砚雕刻中常见的“云龙吐珠”,“二龙戏珠”,“云龙”,“蝠云”等,艺人在雕刻龙的时候,首先是考虑加强龙的动感,龙的身躯上下舞动(一般是龙体露三分,其余则以祥云盖之),龙首翘起,口吐龙气(或珠随气出),再雕刻上祥云萦绕,风起云涌,“动”在其中;又如雕刻起舞的凤、展翅的蝠、腾云驾雾的麒麟,还有鱼跃龙门,神龟等等;传统山水中的碧波粼粼,云霞萦绕……都十分注意以线条表现赋予其生命力,使之有动感。除了在雕刻上动态的刻画,还注意对比,即“动”与“静”的对比,“线”与“画”的对比,“粗”与“细”的对比,这样直接加强了动的感觉和效果。端砚雕刻中同样注意“线”的表现,由于存在大面积的“面,如砚堂、砚池、砚背和砚边,在雕刻的物象中不是凹面就是凸面,制砚艺人常以“线”来将“面”连接起来。明清以后的端砚雕刻通常在块面或物象的边缘刻上细腻的线条,比如用细腻色勒祥云的边缘,同时又刻上非常精致、准确的细腻;雕刻龙的须时更要一条一条地来刻划,由许多线集成须;还有雕刻大海的波浪,同样需要一组组的线去刻划;砚的四边边线也喜欢加刻这种细线,砚工称之为“起二线”,即一线是粗线,第二线是细线。端砚的二线要刻在恰当之处,要刻得非常准确和均衡,才能使“线”与“面”产生强烈的对比,“面”显得更宽广和粗犷,“线”显得更细腻、婉转和流畅。端砚雕刻就是利用“线”与“面”的结合来表现“动”,利用“利”与“静”、“线”与“面”的对比,使端砚的石质与艺术加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正如著名画家李可染给“中国端砚展览”的题词:“天工人工,两臻其美。”(4)砚铭、诗词的刻制和鉴赏有关端砚的铭文和诗词,内容丰富多彩,它是研究端砚的历史、收藏者的文化信息、端砚的石质和石品花纹、雕刻艺术和风格特色的重要资料,也是鉴赏端砚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铭”的含义前人解释为“证也”。这个“证”有它的特定环境和特殊意义,它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清梁绍壬的《两般秋雨盦随笔》云:“铭之为体,于诗词外另具笔墨。冬心先生以古胜,板桥居士以峭胜,新罗山人以趣胜,各臻其妙。”《说文新附》也认为:“文字以刻于器或以自警或称述功德,使可称名永久不忘也。”“铭”的范围不限于墓志铭,不限于碑刻、石刻,更古的时候多刻于或铸于钟、鼎、日用器物以及丰碑大碣,秦汉时多刻于碑或石阙铭,而“铭”更多见于“日用之器”了。如砚台、砚屏、砚盒、笔筒、笔洗、墨床、纸镇、砚滴、臂搁、印盒等,砚铭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最有意义和最有艺术价值的,尤其是端溪砚铭,是集文章、诗词、书法、金石和雕刻的综合性艺术。端砚自初唐问世以来,就为文人雅士所重视,当他们用上端砚、爱上端砚时,都想在端砚上以铭志抒怀,对端砚的石质、石品花纹、雕刻和形制加以评论,或讴歌赞美,或借题发挥,论砚言志。总之,端砚镌铭自唐宋开始,至明清已成风气,十分盛行,而且砚铭内容丰富,文辞精炼,含义深刻,形式多样。书体篆、隶、楷、行、草俱备,多出自书画家之手,不少为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和艺术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乐于为之。至于人们为何如此喜爱镌刻砚铭,从清代林正清的一段话中便可领略其中一二:“然田宅有时而墟,金帛有时而尽;而是砚,千秋万岁莫如汝寿,而题识亦垂之不朽。则事之可传者因在此而不在彼也,亦安能徇世之所尚而易余好也。”3、对古端砚鉴别的一点看法鉴别古端砚一定要了解端溪各坑的开采历史,比如麻子坑是清乾隆年间才开坑采石的;又如宣德岩是明宣德年间开采的,宋坑和坑仔岩均是宋代开采的……都应该了解。那么出现“明端溪麻子坑”,就只有两种可能,其一确为麻子坑砚石,而非明砚;其二肯定它是明砚,那就不可能是麻子坑。上述现象的确存在,而且有些还出自个别权威之判断。此外,明精之古端砚大都会有铭文,铭文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除了有多种文体和书体外,镌刻也有多种的刀法和技法,因此还要研究书法、金石,学习识别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书法家、端砚鉴藏家的书法字迹。也有部分铭文是别人代笔和代刻的,如清代纪晓岚的端砚铭文,内容应是本人写的,书法则出自他人之手,大多数出自其门生伊秉绶,也有的出自刘墉之手笔。有的书法家所镌刻之铭文并非是其最擅长的书体,如董其昌在一方元砚上镌刻上篆书的铭文,而不是其擅长的行书。作为一位大书画家,他熟悉和书写过每一种书体,不能因为在传世之作中未曾见过其篆书就否定它。铭文中书法的真伪,对鉴别古砚非常重要,经常研究和分析比较历代收藏家和书法家的字迹,可以悟出心得。如果其铭文是真实的,就可以肯定为某人用过或珍藏过的古砚;反之,就是“仿古砚”了,字迹是仿写或后刻上的。如图夔龙砚铭拓片,28个字中就有两个解放后公布的简体字,“旧”和“异”,另一字错写成“已”。也有这样一种情况,砚本身确实是古砚,为了提高其价格,便“集”先人名家之字仿之铭于砚上,虽为古砚,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均受到质疑,经济价值亦降低。如不久前出版的《古砚指南》一书中注图:明兰亭砚,在兰亭序铭文中字体不规范,出现多个简体字;字体写得很差,不是古人所写的字体。古端砚和其他文物一样,民间收藏的除了部分墓葬出土之外,大多数是传世品,其中也是良莠不齐,精品和珍品只是少数,其中不乏后代仿前代,后人仿前人之作。除此之外,“仿古砚”即赝品到处可见。近些年我经常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有时偷闲逛逛古旧砚市场,也有不少朋友携古旧砚来交流,其中很大部分是赝品。究其原因,就是古旧砚有利可图。端砚故乡肇庆就有一些端砚作坊或厂家专门制作“仿古砚”,由某大城市的出口公司订购,出口到外国(主要是日本)或港台地区,作为中国古砚出售。厂家也许并不知道其中运作的奥妙,他们只要有订单,就按样制作,其“仿古”的水平几可乱真。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厂家,因为制作“仿古砚”并不违法。4、端砚的选择我们知道,端砚所以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主要是石质比其他石砚好,因此,挑选端砚时,首先是看该砚的石质。看石质要看砚堂,无论出自端溪哪个坑洞,砚堂石质一定要纯净无瑕,二要滋润细腻,这除了凭视觉去分辨外,还要用手去感觉,即用手掌来回抚摩,然后用掌心按在砚堂上停留几秒,好的端石会有一阵清凉的感觉。掌心按处则有小片水气,此为滋润。故古人称端溪老坑(水岩)可以“呵气研墨”,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此现象。此外是看端砚的设计,形制和雕刻工艺,理解砚刻和石刻的区别,即石刻是以欣赏和摆设为主的工艺品,端砚雕刻除了有砚刻的共性外,如有砚堂,砚池,砚底,砚侧等,还有端砚的地方特色和端砚作者的个性风格,都不可能雷同。人们选购一种物品时,总有要求和希望,那么,选购端砚也要明白自己是需要哪一类型的端砚。第一类是实用砚,其要求就是“发墨不损毫”。这种类型比较简单,品种多为淌池砚、丹打砚(墨海)、走水砚、太史砚、门字砚等。砚石多以宋坑、古塔岩、二格青等作材料,要下墨快则首选宋坑。在挑选时,最好把砚安放在玻璃板上,看整个砚形砚璞是否平正,再就是各边线条要正直、流畅,线条越是简单,其平正就更显重要。这里要指出砚堂是不能上腊的,否则不能研磨。上腊是为了掩盖砚石的瑕疵,或者用腊来“加滑”粗糙的石质,因此上了腊就很难清楚石质的优劣,更无手感可言。再者,上腊前需要把砚石加热,而端溪砚最忌火烤,久而久之砚石会出现裂纹,故上腊对端砚而言是不可取的。第二类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端砚。这类砚的挑选比较复杂,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类端砚除了可以研墨挥毫、作丹青染翰的重要工具外,亦可作艺术品案头摆设,增加书斋的艺术情趣。这里首选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大名坑之砚石,其中尤以老坑为贵,不过一方上等的麻子坑砚与一方中等的老坑砚相比,当然是麻子坑砚与一方中等的老坑砚相比,当然是麻子坑砚好了,其余类推,也就是说挑选这类端砚最重要是看砚堂的石质。此外虽说有欣赏功能,砚堂亦尽可能大些(即研墨处要宽阔),砚池要深些(盛墨处要深),这是从实用的角度去要求。砚堂石质的优劣与发墨和下墨有直接的关系,选石质较佳的砚堂,更希望砚堂中有名贵的石品花纹,池头或砚边有翠绿晶莹的石眼,如果石质好,又有一些石品花纹就算是很不错的端砚了。其次就是选择喜欢的题材,满意的砚形、设计和雕刻,来体现自己的文化品味。第三类端砚是属纯欣赏性的作品,也是珍品和鉴藏品。这类端砚可分为两种,其一是石质甚佳,纯净无瑕,细腻滋润,而且兼有名贵的石品花纹;或者石质不算最好,但无特别的瑕疵,又具有某种难得的石品花纹,比如一方砚上集有近百颗佳眼。这样的砚石是极佳的平板砚(或称砚板)的砚材,不加雕琢,制成砚板一块,一般以长方形最佳,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是杂形,手感平滑细腻,湿水后可观赏石品花纹,即成名贵的平板砚。这种端砚非常难得,十分贵重,所以价钱甚高,一方砚要万元以上至十万或二三十万不等。其二是石质很好,也有名贵的石品花纹乃至佳眼,但砚石中略带瑕疵,或有石皮,那样就少不了必要的艺术加工,需要名师设计和巧匠雕琢,其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材定题,因石构图。比如天然的砚石璞,且带石皮,可创作设计成山水砚。

大理石防水吗?大理石如何鉴别?

●现代社会大家在装修的时候越来越重视了,那么其中大理石是我们材料很受欢迎的材料,装修时候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都会注意防水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大理石是装修材料中不错的一种。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就为大家就介绍大理石防水吗?大理石如何鉴别?大理石防水吗?1、 可以的,像房子地面漏水也可以用云石胶防水。云石胶是凝固后类似石头一样的混合物,一般是需要两种原料使用的,这种材料一般都是用作修补缝隙的,保质期比较长。这也要跟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有关系。2、 但是云石胶一般是和石材搭配使用的,如果在装修的时候用大理石,部分好的大理石修补是需要用到云石胶的。所以如果卫生间是瓷砖,应该也能用。如果是大理石,效果就很好。大理石如何鉴别?1、检查外观质量:不同等级的大理石板材的外观有所不同。因为大理石是天然形成的,缺陷在所难免。同时加工设备和量具的优劣也是造成板材缺陷的原因。有的板材的板体不丰满(翘曲或凹陷),板体有缺陷(裂纹、砂眼、色斑等),板体规格不一(如缺棱角、板体不正)等。按照国家标准,各等级的大理石板材都允许有一定的缺陷,只不过优等品不那么明显罢了。2、挑选花纹色调:大理石板材色彩斑斓,色调多样,花纹无一相同,这正是大理石板材名贵的魅力所在。色调基本一致、色差较小、花纹美观是优良品种的具体表现,否则会严重影响装饰效果。3、检测表面光泽度:大理石板材表面光泽度的高低会极大影响装饰效果。一般来说大理石板材的抛光面应具有镜面一样的光泽,能清晰地映出景物。但不同品质的大理石由于化学成分不同,即使是同等级的产品,其光泽度的差异也会很大。当然同一材质不同等级之间的板材表面光泽度也会有一定差异。此外,大理石板材的强度、吸水率也是评价大理石质量的重要指标。上面就是小编对于大理石防水吗?大理石如何鉴别?两个方面的详细介绍,人工大理石作为材料的一种,大多家庭很喜欢,它的特征和优点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希望上面写的可以帮助到大家哦作为大家的一个参考建议哦。

怎么鉴别大理石?鉴别真假大理石的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把大理石台搬进了家中,装修为大理石台面。而大理石的日益火爆让许多商家有缝可钻,假货层出不穷。对此,我们要要如何区分真假大理石呢?怎么鉴别大理石?鉴别真假大理石的方法1. 观察石材表面结构观察大理石石材表面结构主要是可以区分大理石的材质等级,避免商家用高价卖出低等货。根据大石材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大理石台面可以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大家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一下石材表面的花纹和颗粒是不是分布均匀的,如果花纹杂乱或者颗粒大小不等,而且摸起来也是有些粗糙的,那么它就不会是优秀的品质,一般而言,优等品和一等品的大理石板材花纹浑然天成,颗粒均匀有致,触感细腻舒适,光泽亮丽有品质,一眼就能辨别出来。2. 测量石材的尺寸规格因为每个家庭对大理石台面的装修需求不同,所以市场上会存在很多大小和厚度的石材,这时要注意测量大理石的石材尺寸,避免之后石材拼接出现问题,如果石材的尺寸规格不正,那么之后的拼接会出现错落的现象,或者造成图案、纹理变形,外观不美观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隐性的危险。3. 敲击石材来试探声色声音能反映出特殊材质的品质,敲击法在鉴定许多高档材质中都有使用,比如实木家具,也可以听声音来判别等级,大理石也是一样,如果敲击大理石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说明石材通透优良,如果声音是沉闷粗哑的,那么说明石材内部出现了颗粒松动或者裂缝。4. 泼墨法测试石材好坏这种方法在家里可以尝试一下,但是如果在商店,最好是事先征得商家的同意再进行测试。方法是用毛笔沾一小滴墨水滴在大理石台表面,如果水滴在原地不动,就说明石材的性质稳定,品质较好,如果水滴很快就分散流动,那么可能石材里有不稳定性因素。5. 看生产商是否可靠大家在选购的时候,应该观察一下生产厂家是不是正规的,可以要求对方出示资历证明和相关的产品检测合格标志,如果对方犹豫不决,那么可能这个生产商就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大家尽量选择口碑好的一些知名品牌。真正的大理石外观精美、不会轻易藏污纳垢,而且十分方便清洁,是打造华贵时尚家居的重要元素。以上5点真假大理石台面的鉴别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弱弱问下如何防大理石辐射,如何鉴别人造大理石?

问题补充:
●1.市场上出售的大理石家具有天然大理石和人造大理石之分,而天然大理石又有优质大理石和劣质大理石之分,选择大理石家具首先要了解其中的差别。
2.用在家具上的大理石一般有青玉石、紫玉石、水晶珍珠石、麒麟玉、鹤顶红、紫水晶、白水晶等品种,其中一些种类需要染色,而青玉石、紫玉石和红龙石则是纯天然的。一些劣质产品会将低档的白色大理石染绿假冒青玉石,而这些产品的颜色多半呈不自然的翠绿色。
3.人造大理石是用天然大理石或花岗岩的碎石为填充料,用水泥、石膏和不饱合聚酯树脂为粘剂,经搅拌成型、研磨和抛光后制成。人造大理石透明度不好,而且没有光泽。
4.鉴别人造和天然大理石还有更简单的一招:滴上几滴稀盐酸,天然大理石剧烈起泡,人造大理石则起泡弱甚至不起泡。

请问怎样鉴别实木家具与贴皮家具?

问题补充: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家具都说是实木家具,但是你仔细一问,他又说是实木框架,或者板木结合的家具,到底怎样分辨呢?
●1、实木家具
实木家具是指由天然木材制成的家具,这样的家具表面一般都能看到木材美丽的花纹。家具制造者对于实木家具一般注意涂饰清漆或亚光漆等来表现木材的天然色泽。
实木家具可以分为两种:
(1)纯实木家具:家具的所有用材都是实木,包括桌面、衣柜的门板、侧板等均采用实木制成,不使用其他任何形式的人造板。纯实木家具对工艺及材质要求很高。实木的选材、烘干、指接、拼缝等要求都很严格,如果哪一道工序把关不严,小则出现开裂、结合处松动等现象,大则整套家具变形,以至无法使用。
由于南、北方的环境差异和实木家具(如黑鸡翅木)的特性,有的家具在到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摆放,会出现裂缝,这属正常现象,只需用原实木条进行补缝(补缝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经过补缝后就能正常使用了。
(2)仿实木家具:所谓仿实木家具,从外观上看是实木家具,木材的自然纹理、手感及色泽都和实木家具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是实木和人造板混用的家具,即侧板,顶、底、搁板等部件用薄木贴面的刨花板或中密度板纤维板,门和抽屉则采用实木。这种工艺节约了木材,也降低了成本。
2、板式家具是以人造板材(中密度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为基材,表面以人造原木色皮或薄木皮、三聚氰胺板等作表面饰面的家具。板式家具的优点是板材成型、性能稳定不易变形,加工和运输都较为方便。
贴面有如下几种形式:
A、原木皮贴面:常见木皮的色彩从浅到深,有樱桃木、枫木、白榉、红榉、水曲柳、白橡、红橡、柚木、黄花梨、红花梨、胡桃木、白影木、红影木、紫檀、黑檀等几种。制作中将实木切成约2毫米厚的木片,经特殊粘连,贴在家具表面,再经上漆,紫外线烘烤而成,特点为触摸光滑,用手指扣敲木板有厚实感,表面木纹清晰但不规则,在板块转角处可隐约看见1毫米左右的木皮,该类家具为贴面家具中上品,一般售价稍贵。
B、原木复合木皮:用不同颜色的原木皮一层层叠起来,经树脂高压胶合形成木方,再从剖面切片,形成一条条颜色不同、不同木种的新型木皮。
C、原木色皮:该种家具相对来说便宜,一般价位为木贴面的2/3至1/2,但在使用中较易出现划伤、贴面卷起等现象。
你在挑选家具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仔细,实木家具价格比较高,挑的时候更要仔细,重点是板材的封边,从这里会比较容易看出家具的真实材质。

怎么鉴别实木与贴皮家具?

●贴皮子实木家具与纯实木家具区别如下:
1、 看内外纹理,打开柜门看内外花纹是否一致,不一致就是贴皮子
2、 看外观花纹,有没有接头,没有接头就是贴皮子
3、 看外观花纹的整齐度,纯实木家具不可能很完整的花纹,贴皮子很完整
4、 问好了商家什么木头的,注意主材和辅材都要问清楚,贴皮子是瞒不住的
5、 记住,如果商家说他是实木压上一层实木单板,等于贴皮子,不要被忽悠,记住,好木头永远暴露在外,不需要再压一层,除非是碎木料,那也叫实木,但是质量大打折扣!!!致林家具选用北美黑胡桃木,质量耐用做工考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端砚鉴别_怎样鉴别端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