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和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的明代三才子之首,被打了两次屁股后流放终生

文:萨埵
明嘉靖三年,杨慎带着屁股上的杖伤和前所未有的精神打击,蜷缩在一辆破旧的马车内,离开京城,向流放之地——云南永昌卫——进发了。
这位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刚刚遭遇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出身名门,在政治上被寄予厚望,彻底断绝了仕途之路,几代为官的杨氏家族也就此沉沦下去,不再有重现荣光的机会。这大概应验了父亲杨廷和“傀儡场”的预言:杨氏父子早年过于耀眼的成就用尽了杨氏家族的气运,致使盛极必衰。
而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乃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01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太后张氏与首辅杨廷和商议,立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为帝,是为嘉靖皇帝。
按照诸大臣与太后的意思,嘉靖必须尊武宗之父明孝宗朱佑樘——他的伯父——为皇考(父亲),舍弃生父兴献王,改称叔父。对于年仅十三岁的嘉靖来说,这决不能接受。年幼的皇帝为了使生父获得皇帝的尊号,与太后和以杨廷和为首的诸大臣展开了较量,历时四年终于以嘉靖获胜告终,然其影响历时多年仍未消弭。这场以礼仪定制为名的讨论,实际上是发生在皇帝与群臣之间的政治权力争夺,深切影响了明朝今后百年的走向,也决定了许多大臣的生死荣辱,在失败者阵营中,杨慎的名字不幸地列在第一位。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礼议”事件中,杨慎的正式入局要从父亲杨廷和辞官开始。
嘉靖三年,历尽四朝风雨的首辅杨廷和终于对政治和官场彻底耗尽了心力,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向皇帝提出辞职。因为朝局已定,加上在“大礼议”事件上的意见相悖,嘉靖帝也不再挽留,巴不得赶紧送走这位权倾天下的老首辅。对于杨廷和本人来说,早日离开这场暴雨中的漩涡也是好事,但血气方刚的长子杨慎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轻松。在他看来,父亲是受到了政治迫害,加上本人的性格耿直,不容邪恶,他决定要在这场暴风雨中成为“拨乱反正”的舵手。
这场“大礼议”的双方矛盾实际上是“古礼与人伦”的矛盾,孰是孰非,至今也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去论述杨慎立场上的对错,只需要把目光望向其做法。
02
在杨慎看来,父亲的离去是因为“小人”张璁、桂萼的诬告,此二人又是支持嘉靖做法,与群臣针锋相对的反对者。因此,对他们下手,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但是,如果要在“大礼议”辩论上驳倒对方,属实艰难。于是,这位极具文采学识的大才子想出了一个惊人的馊主意:打死张、桂二人。动手的人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群臣,动手的地点就定在皇宫大内的左顺门。
率领一众文臣在皇宫大内杀人,恐怕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出这样的事了吧。这种做法在其他朝代根本无法想象,但在妖孽辈出的大明朝却真的可以!
左顺门是皇宫内的一处极其特殊的地点——文臣群殴打人的地方。
在正统年间,这里就打死过三个人,由一群弱不禁风,但满腔愤懑的御史言官赤手空拳,挥着拳头送三个奸党上了西天,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久而久之,在这里伤人甚至是将人打死,都依照前例默许,不予追究。
杨大才子带领的一众“怒汉”就在这里等待着即将进宫的张璁和桂萼,准备一拥而上,对其饱以老拳。
张璁事先听到风声,没有进宫,但桂萼并不知情,傻乎乎地迈进了左顺门。当他在此处看到不远处的一众神色古怪的大臣时,也就突然明白了这群人当然不是来跟自己表达友好感情的,于是桂萼脸色一变,撒腿就跑,身后却是杨慎带领一众大臣穷追不舍。
但要说桂萼也是命大,早年在南京做小官,平日里没少锻炼,跟这帮整日出入车轿的,一屁股肥肉的大臣比起来跑的就是快。一溜烟地就逃出了宫门,剩下杨慎一众人在后面气喘吁吁,咬牙切齿。
杨慎先生的第一个计划就这样失败了,原因:身体素质不过关。
03
死里逃生的张璁和桂萼有了警醒,也是他们幸运,找到了足够硬的后台——翊国公郭英和三边总制杨一清。有了这两位大爷保护,杨慎再想带人群殴肯定是不行了。
于是,杨慎子承父业,学起了父亲杨廷和用过的招数——上疏辞官。
杨慎是名门之后,又是当年状元(与唐伯虎同科),青年翰林,在朝中也算是一呼百应。上次的群殴计划虽然失败,但责任在于群臣缺乏运动,跑不过桂萼,众人对先生的智谋依然很有信心。这次杨慎打算联名上奏,共计三十余人一同递上了辞呈奏疏,认为这样可以使皇帝紧张,从而收回成命,贬谪张桂二人。
奏疏内容是这样的:“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简而言之:皇上你亲小人远贤臣,我们高尚我们不玩了。
如果是在孝宗朝,温和的皇帝朱佑樘会对这样的招数妥协。又或者是由老江湖杨廷和对年幼的嘉靖帝使出,也许会奏效。
但杨慎既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政治手段,对手嘉靖帝也不像孝宗那样温和。这位明朝智商最高、城府最深的皇帝对此等招数丝毫不惧,直接下旨抓捕带头的八个人,三十余本奏章看都不看一眼,权当不知道。
杨慎的第二套手段就这样胎死腹中,这位缺少官场斗争经验的状元郎面对比他小二十岁的少年天子居然无计可施,他彻底失去了平静的气度,已然决意要大闹一场。
女人失态时的三板斧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
杨慎先生用尽了儒生的招数也无济于事,只好学女人的办法来对付嘉靖了。
04
三年,七月,戊寅日。
近两百位大臣聚在一起,决定仿效先辈百官,集体进宫,打算靠哭和闹迫使皇帝妥协。杨大才子在此时就起到了宣传鼓舞的作用,在吵闹咆哮怒不可遏的百官面前,他大声喊出了整个大明朝三百年最响亮也最具有煽动性,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国家养士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这句话仿佛一盆炭火掉在一车干草上,迅速点燃了在场众人积压许久的怒火。二百多人穿过金水桥,向皇宫挺进,准备清君侧,诛杀小人。
当然,为人臣子的终究不能冲到皇帝身边去揍人(虽然这样的事在大明朝也发生过),众人的做法还是跪在殿前。之前是少数人静跪进谏,这次的场面要大上许多,也能充分表现明朝大臣的独特个性:二百多人抛开架子大哭大闹,学着平日见到的市井泼妇、地痞流氓,纷纷各显神通。整个紫禁城都能听到他们的热闹劲儿。
年仅十七岁的朱厚熜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应对,他明白,这是自己和群臣之间的第一次直接碰撞,也将是获取“大礼议”胜利的最好机会。
群臣的想法与嘉靖不谋而合,于是更加卖力气地大哭大闹,活脱脱一出精彩的大戏。
杨慎信心满满,以为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片刻之后,出现在杨先生眼前的不是什么曙光,而是锦衣卫的飞鱼服。
相较于前几次的不在意,朱厚熜先生这次决定一劳永逸——记下在场所有官员的姓名,共计二百二十余人,全部投入监狱,等候发落。
明朝皇帝没有宋朝皇帝的良好品德,从不把什么“刑不上大夫”放在心上,尤其是正德和嘉靖这哥俩,对付难缠的众臣,最爱用的手段就是“廷杖”——大棍子打屁股,并且不断刷新同时行刑人数纪录。
前一次的纪录是由武宗创下,一百零七人。这个记录足以使其他朝代的皇帝羡慕不已。但嘉靖皇帝一生不落后于人,暗下决心,要在第二天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天,皇极殿下。
一百三十四位大臣被按在地上,扒下裤子露出屁股,上百根大棍齐齐落下,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当场就有十六人因体弱支持不住而被杖毙。
在一排排血肉模糊的屁股中,有一个是属于杨慎的,这位向来顺风顺水的大才子遭受了有生以来最为剧烈的痛楚,当然,这还不算完。
05
十天后,嘉靖的怒火还没有散去,杨慎连同当日群臣中的领头人物王元正、张翰卿等共七人就又来了一场哭谏,当众伏地大哭。哭完之后,第二顿廷杖来了。
这次他直接昏死了过去。
如果他就此死去,明朝将会失去一位震古烁今的文学家,大才子。但对于杨慎个人来说,他将得以躲避整个后半生的折磨与侮辱。
是幸运?或者更多的是不幸——他活了过来。
在他昏死过去的短暂时间里,出于极端的厌恶和痛恨,嘉靖皇帝拟好了对他的处罚决定,自此决定了这位刚直不阿的大才子今后三十余年直至死去的命运。
流放云南永昌卫,终生不得返。
于是杨慎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伴随着斜阳、瘦马、老仆、枯藤老树昏鸦,踏上了终生流放的道路。
也许到这时,他才渐渐明白父亲为何在权力达到巅峰时毅然隐退的心境,在疲惫受伤的身躯中,一颗渐渐开悟的心,一个真正潇洒淡然的灵魂已然成长起来,支持着他走过本应灰暗的后半生,焕发出一道贯穿宇宙的光芒。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萨埵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如果我把中国古代名将都拉进微信群:有一个好领导有多重要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杨慎:和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的明代三才子之首,被打了两次屁股后流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