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为政》第1讲:若迷路,请抬头找我

V2.《为政》第1讲:
若迷路,请抬头找我
(总第7讲)
// 1 //
// 2 //
今天进入《论语》的第二篇《为政第二》。
// 3 //
我们先来讲解几个字词:先讲讲“德”——这是指为政者之德,也就是指君王/君主的人格道德,并以此力量来引领、制约和规范臣民们的行为和生活。在孔子眼中,周朝的周公,就是“为政以德“的楷模。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是理想的治国之道。孔子经常梦见周公,因为他的政治追求就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自律向仁德大道靠拢,以恢复周朝的礼乐治国之道。当然,这只是孔圣人的一厢情愿。历史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这个人是圣人。-孔子年老之时,也就是到了春秋末期,天子衰而诸侯兴,春秋五霸逐一上演。眼见周王室复兴无望,“克己复礼”的梦想更加渺茫。孔子叹息说:我已经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孔圣人好无奈呀,连做梦也梦不到周公了呀。孔子很有些灰色幽默,能如此委婉表达自己失望无奈之情。-再来讲讲“北辰”——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为“北斗星”,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则解读为“北极星”。究竟“北辰”指的是“北斗星”还是“北极星”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北斗星的特性是“星移斗转”,而北极星则是几乎恒定居于北天极、是最靠近正北方向的一颗星。根据文意,“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坐在那个位置上(不动),其他一众的星星围绕着它转。这么说来,“北辰”应该指的是“北极星”,而不是北斗星。-还讲讲“所”字——所,处所,位置的意思。在《红楼梦》中,多处出现“好一个所在”、“至一所在”。所在,就是地方的意思。-共,这是通假字,通“拱”,围绕、环绕的意思。-这一段,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坐在那个位置上,众星围绕着它而运转。
// 4//
我们延伸讲讲北极星和北斗星。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离地球约445.3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北极星离北天极(即北半球星空旋转的虚拟中心点)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
就是说,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其他恒星静止不动,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因此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人类靠它的星光来导航,因此北极星对野外活动、古代航海辨认方向有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观星入门辨认方向和星座,以及天文摄影、观测室赤道仪的准确定位等等,都必须从辨认北极星开始。因此这颗星非常重要。

如何才能较快地找到北极星?有个办法,就是先找北斗星。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北斗星。
北斗星,是一组星星,一共七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瑶光。
这7颗星星连起来形状像个古代舀[yǎo]酒的“斗”,所以这组星被称为“北斗星”。
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kuí];
玉衡、开阳、瑶光组成斗柄,古曰杓[ sháo],同“勺”。

北斗星有两个妙用——
第一,组成斗身的前两颗星(天枢和天璇)的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能找到北极星。
第二,根据斗柄方向,就可以知道季节。
季节不同,星移斗转,古人总结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是古人的智慧观察与总结。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若迷路,请抬头先找“北斗星”,然后就能找到“北极星”,也就知道方向了。

这里留一道思考题给大家。
先仔细看图,请大家思考:黄色北斗星和橙色北斗星所处不同的位置,分别代表当时正处于哪个季节呢?
// 5//
// 6//
我们先来讲解一下字词。
蔽:就是概括的意思。
思无邪:原出自《诗经》的《鲁颂·駉》的“思无邪,思马斯徂”这一句。
在诗中,思,本来只是句首语气助词,“思无邪”的意思是说“马儿沿着大道不偏斜地奔驰前行”。
而孔子在讲到《诗经》的时候,借用了“思无邪”,但把它的意思转了。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
这是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的译文,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仍然用回孔子的“思无邪”。
但钱穆先生讲了“思无邪”的解读,他说——
《诗经》三百篇之作者,无论其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其言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
这就是所谓的“以诗言志”。
三百篇,都是出于真情流露与抒发。
所以,我认为李泽厚先生将“思无邪”译为“不虚假”,也是恰当的,只是欠缺一点婉转的意境而已。
不得不佩服孔子借用之巧妙,把“马儿不偏离大道向前奔驰”,转为“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要真诚、不虚假”。

下面为大家介绍这首《诗经·鲁颂·駉》。
先读一读这首诗: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
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
思无邪,思马斯徂。

駉駉:[jiōng],形容马健壮的样子。
牡马:雄马、公马的意思。
坰:[jiōng],野外的意思。
薄言:语气助词。
驈:[yù],黑身白胯的马。
皇:鲁诗作“騜“,[huáng],黄白杂色的马。
骊:[lí],纯黑色的马。
黄:黄赤色的马。
以车:用马驾车的意思。
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
思:句首语气助词。
斯:那样的意思。
臧:[zāng],善、好的意思。

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亦称“桃花马”。
骍:[xīng],赤黄色的马。
骐:[qí],青黑色相间的马。
伾伾:[pī],形容有力的样子。

驒:[tuó],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
骆:黑身白鬃的马。
骝:[líu],赤身黑鬃的马。
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绎绎:[yì],形容跑得很快的样子。
斁:[yì],厌倦的意思。
作:奋起,腾跃的意思。

駰:[yīn],浅黑间杂白色的马。
騢:[xiá],赤白杂色的马。
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
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
祛祛:[qū],形容强健的样子。
徂:[cú],行的意思。

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这样的——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
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
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
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
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
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骝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
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
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
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奔远方。

大家读这首《鲁颂·駉》,就会发现有很多生僻字。
其实,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生僻字,都是古人对每一种不同毛色的马就给它们起一个名字,什么:驈、皇、骊、骓等等,连马的眼睛长着两圈白色毛的,因为像鱼眼睛而特别称之为“鱼”。
大家可能想,古人烦不烦啊?要记这么多那么难记的字。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你就会理解古人为何如此了。
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骏马、千里马,相当于现在的名牌车、豪车、大马力战车、坦克。
想想看,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汽车品牌呀。
越是重要,就会对它很用心进行细分,来区别它的特点和优劣。
在古代,马不但是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更是一国军事力量的代表。
所以这首《鲁颂·駉》,就是显示鲁国拥有如此多的好马、骏马,就像现在的阅兵仪式,亮出一国的军事装备与实力。
道理是一样的。
// 7//
读《论语》就知道,孔子是非常推崇《诗经》的。
当时课外读物不多,《诗经》是孔子向弟子们首推的课外读物。
他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不好好学《诗经》,连话都说不好呢。

好,我们来聊聊《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可以说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也就是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减去6篇笙诗之后,就是305篇。
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汉武帝独尊儒术,因为孔子非常推崇《诗三百》,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所以被尊为儒家经典,于是改为叫《诗经》,并沿用至今。

所谓《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即国风,是周代各地民风歌谣。
每年春天,周朝的采诗官摇着木铎(铃铛)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参考。
《诗经》包括“十五国风”,即15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求丰年、歌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以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雅,共105篇。

颂,就是周朝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我们可以把《颂》看做为国家级的大型歌舞剧。
前面讲过的歌颂周武王和周公旦的、用编钟作为乐器演出的大型歌舞剧《大武》,就属于《周颂》中的一篇。
颂,共40篇。
// 8//
介绍完《诗经》六义的风雅颂,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可以说是修辞手法。

赋,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通俗来讲就是有碗数碗,有碟数碟,把要表达的铺陈出来。
当然,铺陈还是要讲究整齐漂亮,要有美感的。
比如之前讲过的《鲁颂·駉》——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
这四句的“薄言駉者”,分别列出有什么样的马,采用的就是赋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类比。
比喻大家应该比较好理解,就是用大家常见、熟悉之物来说明另一物的特点。
比如说,可以把天上一轮明月比喻成“一个银盘空中挂”。
还有,就是落日,红彤彤的太阳,怎么向孩子表达呢?可以把这个红彤彤的落日看做是“咸蛋黄”,这样就非常形象了。
当然,这两个例子都太俗气了。
在《诗经》中,有很多优美的比喻,比如说,用“凝脂”比喻美人的肌肤,形象吧,也很有诗意。
我们看看配图的古风美女,是不是“肤如凝脂”或者“肌肤如雪”一般?
这是比的手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或者感情来。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营造一种意境,让人产生联想。
这种联想不是必然的,而是诗人创造出来的。
比如说《诗经》中《国风·周南·关雎》传诵很广的一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下一句接的居然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应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写——
他见到河边有成双成对的鸟儿在追逐,他联想到了身材曼妙的少女,这也是年青男子目光追逐的对象,因为心里仰慕呀。
因此紧接着来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就是兴的手法。

从《诗经》可以看出,那时的古人,有着很高的审美和很文艺的表达。
所以连孔圣人都教导自己的儿子和门人弟子“不学诗,无以言”。
要想当文艺青年,必须学好《诗经》,这是当年文艺青年的必杀技呀。
// 9//
// 10 //
这一段的字词,我们重点讲解一下“格”字。
格字的意思有点不好理解。
东汉郑玄解释为“格,来也”;有亲近,诚服的意思。
格物致知,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到明代独尊朱熹的《四书集注》后,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治学方法得以广泛宣传,并成为主流。
而现在常见的关于“格”的词语有:严格、格式,品格、风格。
“格”有“好的范式”的意思。

这一段,孔子说:用政策来管理、领导,用刑罚来整治、规范,民众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无耻辱的感觉。用德行来管理、领导,用礼制来整治、规范,民众有耻辱感,内心认同而归依。

意思就是说:
如果一个社会只是用刑罚作为主要管理手段,非常高压强硬,政策、规矩宣布了,就严格执行,违反了就要受罚,不去讲人情道理的话,那么民众只是出于怕受罚而不去做违法的事,但心中没有道德良知、也没有耻辱感可言。
可人的所作所为很多,要一一列出来规范管理,其实是不可能的。
那么,是不是凡是不受罚的都是可以去做的呢?
当然不是。
所以孔子提出,一个国家要用德行来管理、领导,用礼制来整治、规范,让民众有耻辱感,内心认同而归依。这样才是理想社会。
// 11 //
从“格物致知”的“格”字,引出了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一位历史牛人。
他的名字叫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先生,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与孔、孟、朱,并称儒家四圣。

解释一下儒家四圣——
孔子,儒学创始人;
孟子,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这位阳明先生的故事。
这位阳明先生的出身不得了,妥妥的富二代和官二代。
家里不单只是大地主有钱人家,而且他爹也非常厉害,科举考中状元,是朝中高官重臣,还当过皇帝的老师。
这位阳明先生,孩子的时候,有这么强大的基因,因此非常聪明,但是却不老实,爱看兵书,爱舞枪弄剑,同时总爱想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们总拿他没办法。

他爹知道把他关在家里读书是拘谨了他,于是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带他去关外(居庸关)活动活动,见识见识。
这是非常冒险的事,不像现在带孩子去旅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为当时关外还有蒙古骑兵出没,烧杀抢掠,是常有的事。
阳明小子这一转玩得非常爽,不但感受纵马奔腾的快意,眼界也大开。
回家后不久,一天15岁的阳明小子来到他爹跟前,神情庄重地跟他爹说:“爹,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奏折,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讨伐那些蒙古贼兵!”
他爹愣了起码10秒才回过神来,话也不会说了,拿起手边的书劈头向阳明小子砸过去,声音气得发抖地吼“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阳明小子的人生第一次为国效力的梦想就这么被砸灭了。
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很快他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与计划了。

过了一段时间,阳明小子又来到他爹跟前,主动开口认错:“爹,上次我的想法不切实际,爹教训的是。”
听得他爹心花怒放:“知道就好。我们这样的人家,就要好好读书,将来嘛……”
阳明小子马上接口说:“是的,对将来,我已经想好了。”
他爹更高兴了,忙问:“怎么个想好法?说来听听!”
“爹,我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圣人!”
这回他爹没有愣住,而是直截了当地给了阳明小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心里想:完了,看来这个家要毁在这小子手里了。

他爹毕竟是位状元郎,脑筋很活,他想我管不住这小子,那就早早给他娶个媳妇,让媳妇来管他,兴许有用。
于是19岁那年,就给阳明谈了门亲事,让他自己上江西娶亲去。
成婚那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拜堂这一节骨眼上,却发现新郎官不见人影了。
这可把岳父大人急坏了,把别人家的宝贝儿子弄丢了怎么交代呀?于是派人四处找寻。
第二天才在城郊的一间道观找到了。
阳明先生很愕然地看着满头大汗、着急得乱跳的来找他的人,问:“找我干嘛呢?”
天哪,原来他在结婚那天‘’大家都忙忙得团团转没人理他的时候,他出来溜达,见到这道观,就进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劲,于是他向道士学打坐,完全忘了结婚拜堂这档子事了。
阳明先生这一出弄得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王阳明,是怪人一个。

好了,话说阳明先生成功结了婚,娶了老婆。
在带着新婚妻子回家的路上,结识了一位书生,结伴而行。大家都是年青人,他向这位书生倾诉了自己的迷茫:怎样才能当圣人?
这位书生没有笑他,而是正儿八经地告诉他四个字:格物穷理。
那该怎么做呢?
书生神秘一笑,跟他说:你回去看朱圣人的书就知道了。

好了,前面跟大家介绍过朱圣人的“格物致知”,也有个说法叫“格物穷理”。
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就是说:理,就藏在万事万物之中,我们要努力去专研、研究事物,最终就能搞懂这个理,获得至高智慧,类似佛教所说的“开悟”。
好了,万事万物这么多,理又藏在哪里呢?明朝另外一位大师程颐先生教了个方法:就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融会贯通,终有一天能够格出天理来。

于是回到老家的阳明先生就开始了他的格物之路,就从他家花园的竹子格起。
怪事又在阳明先生身上发生了,只见他盯着一枝竹子看,一动不动,任何人都不理睬,直至他老爹问他“又在干嘛呢?!”
半天他才挥挥手、轻轻地说:“不要吵,我在格竹,参悟圣人之道呢!”眼睛还是盯着竹子看。
这场格竹参悟圣人之道的活动,进行了7天7夜,最终以阳明先生得重感冒而被迫结束。
这次7天7夜的格竹,阳明先生没格出个所以然来,反而大病一场,让他开始怀疑起朱圣人来了。

这就是成语“守仁格竹”的典故。
守仁格竹,赞扬的是阳明先生那种勇于探索、实践和思考的精神。
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和韧劲,经过后来十几年的苦苦思索、学习和践行,终于成为中国心学之集大成者,并且提出了威力无比的四个字“知行合一”来!
从阳明先生的故事看出,这位圣人是从践行格竹开始上路的。
——————————————-至此,《为政》第1讲,总第7讲结束。
只要坚持不懈,《论语》不但不难读,而且还可以了解很多延伸的知识,引发思考,增长智慧。日积月累,一定有所收获。
——————————————-
—-欢迎转发本文及今后的课程,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个人约课、家庭教育机构、平台联系合作。—-
康 / 德 / 阳 / 光
慢生活,品生活,分享生活中的感悟与美
陪伴孩子成长,分享家庭教育的点滴心得体会
有趣讲《论语》、读佛经讲佛经分享心得
的自媒体平台。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V2.《为政》第1讲:若迷路,请抬头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