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锦熙 || 淘壶记

淘 壶 记文/邓锦熙
平时喜欢喝茶,所以便免不了想要拥有一两把适合自己的好茶壶。只是这东西似乎有魔力,买过之后会令人上瘾,不能自拔。
闲时抬头看看家中饰柜摆放的茶壶,猛然醒悟不知不觉中自己已买了好几十把。这些壶中,既有蜚声海外、家喻户晓的江苏宜兴紫砂壶,也有功能相近、历史悠久的广西钦州坭兴陶壶和云南建水陶壶,中国四大名陶中,我除了没有重庆荣昌陶壶,其余三种皆已纳入囊中。
记得第一次购买紫砂壶纯属随心所欲,对其并无太多认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刚登记结婚,趁着有婚假便与太太一起报了个华东五日游的旅行团。
旅行途其中有一站是参观无锡一个旅游景点。在景点旁的购物区,我看到几个团友在购买紫砂壶,觉得好玩,于是便好奇地凑过去看热闹。小店的柜台前摆着许多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十分好看的紫砂茶壶和茶具,店主说得头头是道,我听到如痴如醉,有点着迷。
我见几个团友都购买,也有点心动,便和太太挑选了一把壶身、壶把和壶盖表面都雕捏有梅枝及梅花图案的紫砂壶,连带四只用料和颜色相同的紫砂杯及杯托,店主开价三百多元。所谓花多眼乱,此时我又看上了另一把稍贵点的紫砂壶,此壶还附有制壶师傅的签名证书,但要价五百元。在摇摆不定中,中年男店主从桌上的火柴盒中抽出一根红色火柴,在那把有梅花图案的紫砂壶底用力擦了一下,火柴居然被点着了!店主说,我教你们鉴别,这壶火柴一划就着,这就是典型的紫砂料。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于是马上掏钱把它买了下来。
不过,后来才慢慢知道这样用擦火柴的方法去鉴别紫砂真伪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那年代的火柴含白磷或赤磷较多,火柴头在紫砂表面摩擦应是可以点着的。但今天的安全火柴,制作工艺已不同往日,有人试过在真正的紫砂上也未必能划出火花来。
接触紫砂壶多了,我终于弄清楚这把壶用料是紫砂中的原矿紫泥,表面砂料看起来虽然略粗,但恰好符合那个年代手工研磨练泥的特征。与今天有些紫砂料采用机器研磨练泥相比,我更喜欢手工研磨呈现出的那种粗糙感和通透感。
而这把壶的壶型,则是典型的“报春壶”器型,也就是宜兴紫砂名师朱可心先生当年首创的那款经典器型,壶底还有“顾琴芬制”的印款。这把壶虽不是名家作品,但用料纯正,做工老道,颇具那个年代的神韵,想必作者也是个手艺娴熟的老师傅。这把壶于我而言也有特殊意义,所以一直很喜欢它。不过有次冲茶后洗壶,不小心磕碰掉了壶身表面的一朵小梅花,令我有点心疼,还好不影响整体大观,于是把它摆在饰柜中,偶尔拿出来欣赏回味,用它冲茶反而少了。
“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这首五言绝句,道出了紫砂壶制作的奥妙和神韵。“一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则道明了用紫砂壶泡茶之奇妙。用紫砂壶冲茶,由于其含铁硅等矿物质,以及双气孔结构具有热传导快、透气性强的特点,确实会比普通陶瓷茶壶冲出来的味道更好。
随着对紫砂壶的深入了解,加上壶友们的热心点拨,我对紫砂壶的喜好与日俱增。紫砂壶用料的品种迥异、陶艺师们别具匠心的创意,以及烧制结果的不确定性,令人痴恋入迷;紫砂壶数十款经典的造型,变幻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令我爱不释手。有时碰上自己心仪而价格又可承受的紫砂壶,总会忍不住产生将其收入囊中的欲望。
有次经过广州芳村茶业城,我看到二楼电梯旁有间茶叶店,里面货架摆着许多不同款式的紫砂壶,于是便像铁块碰上磁铁,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
我进店看了一会,却没有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壶。最后在店里收款台前,我看到一位儒雅的中年男人正在用棉布轻轻擦拭手上一把紫砂壶,那把壶扁形,看样式似“虚扁壶”的壶型,壶身紫中微带浅红,壶把和壶盖位置设计了一两枝突出表面的红色虬曲梅枝,壶嘴处还贴有两片竹叶图案,严谨而不失活泼,感觉充满灵性,看着甚是喜欢。
旁边的店员轻声介绍说这是老板。老板在擦拭中看到我的表情,突然问了一句:“喜欢吗?这把是槽底清陈腐老料做的紫砂壶,作者是年轻女陶艺师,她的堆花工艺特好,这壶在茶博会得过奖,我手上有两把,你要是喜欢转你一把。”
我随口问道:“多少钱?太贵我可买不起哟。”
老板想了想:“这壶本来卖两千五,你要是合适减一百。”
我突然有点不知所措,感觉有点小贵,而且出门前自己数过钱包,里面大概只有两千元左右。可是又实在觉得这壶做得精致,有所心动,于是难为情地回答:“壶是好壶,只有我没带那么多钱。”
老板停顿了一下,轻声问道:“带了多少?”
我掏出钱包数了数,笑着对他说:“一共就这么多了,两千一百元,剩下一点零钱我可要坐车。”
老板犹?了一会,说道:“好吧,当交个朋友,这把壶给你了,下次不能这样便宜哟。”
我笑着点点头,旁边的店员小妹拿来硬纸盒和收藏证书,将壶用绸布袋认真包装好递给了我。
出到门口,我小声问店员:“您老板贵姓?刚才忘了问呢。”
店员微笑着说出老板的名字,还告诉我他是紫砂收藏协会的理事。我转身好奇用手机百度了一下,竟然找到篇有记者采访这位老板的图片新闻,想想马上安心了,毕竟他是业内行家,行家能看得上眼的东西,应该不会太差。
回家后,我根据收藏证书上的介绍,上网查了这把壶作者的相关资料,知道她是位有工艺美术员职称的陶艺师,虽然还不是名家,但这个技术级别的青年陶艺师能做出这样一把好壶也属功底不错。
不久,我在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意外见到这位陶艺师,一位年轻漂亮气质高雅的江南美女。我跟她说我买过她的壶,她惊讶地问在什么地方?我说在芳村茶业城某茶叶店,她“哦”了一声,“明白,我跟他们店有合作。”
第二年茶博会再次见到这位陶艺师,她已考取了助理工艺美术师的职称,作品制作水平也在提升。每年广州茶博会,她几乎都会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参展,我也陆续买过她亲手制作的紫砂壶。一来二往,知道了她成长于制壶世家,舅父还是紫砂界颇负盛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令我心生敬意。
买壶赏壶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随着买壶数量的增多,自己对紫砂壶的历史渊源、原料分类、制作流程、壶型款式、艺术特征、优劣评判及业内名家等也渐渐有所了解,这或许算是自己平时喜欢刨根问底的意外收获。只是越是接触得多,越是深感“壶里乾坤大”,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实在太多,也许一辈子也未必弄得通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随着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对紫砂壶喜爱和追捧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紫砂壶需求的扩大,导致它在市场上的价格水涨船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鱼龙混杂的虚假繁荣迹象——充斥市场的各种真假“大师”满天飞;价格便宜的紫砂壶,往往原料掺假,不假的制作水准也粗俗平庸;物美价廉的青年陶艺师优秀作品不是没有,只是普通茶人若没具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渠道,欲要寻觅也非易事。有时好不容易看上几把制作精良或有创意的好壶,一问价钱,却往往要大大好几千元或万字开头,囿于囊中羞涩,只能随手看过,捏捏荷包无奈放弃。
茶还得天天喝,壶还是不时去寻。紫砂壶贵了,我于是退而求其次,转而将寻找的重点放在广西钦州坭兴陶和云南建水陶。因为两者同属中国四大名陶,市场上有很多制作精良、富有艺术性的茶器茶具可供选择,而且价格实惠,买起来不会心疼。记得十年前,我在一些朋友的店里经常看到这两类陶壶,许多优秀青年陶艺师的作品,要价并不高,非常超值;甚至一些业内名家,如钦州坭兴陶世代制陶名家、高级民间工艺大师黎昌权亲手制作雕刻的茶壶,有的几百至一千多元便唾手可得,其精心刻制栩栩如生的人物大件陶器也不过两三千元;广西坭兴陶领域屈指可数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刻字的坭兴陶壶,两千元上下便可买到。
有次我在广州越秀图书馆参观坭兴陶工艺大师精品展,欣赏到李人帡等好几位大师的作品,始知有些陶艺收藏人士已将他们的作品列入高端收藏,于是更加坚定了我对坭兴陶的信心。此后我也陆续从不同渠道买入了好几把李人帡大师刻字的坭兴陶壶,这些壶的收藏证书基本上都有大师的亲笔签字和钤印。唯有一把“圆珠平盖壶”,因为买壶时老板没找到收藏证书,我便一直惦记着,内心总是觉得这壶缺少了点什么。老板莉姐是个热心肠的朋友,她安慰我说她跟李大师有交往,下次大师来广州时会当面请他帮忙补上证书。
果然没多久,莉姐告诉我,李人帡大师过两天来广州开会,让我赶紧把这把壶的照片发过来,吃饭时她请李大师帮忙补签证书。我很开心,于是便把茶壶的照片发给了莉姐。过了两天,莉姐带着遗憾的表情告诉我,李大师说这壶没有亲眼见到,不好签字,要下次带上壶来再签。我有点失望,也深表理解。
我和莉姐都惦记着这事。不久,峰回路转,莉姐又告诉我,她们春节前会去钦州拜访李大师,叫我把那把壶拿给她,到时她请大师补证书。难得莉姐古道热肠,没几天,她高高兴兴地把那把壶还给了我,同时给我的还有李人帡大师对应壶上刻字在收藏证书上亲笔题写的“长风万里”、“清畅”的签字及签名钤印。莉姐悄悄告诉我:别人请大师签字是要给润笔费的,但这证书他一分钱也没收。我听了深为感动,感慨大师不仅制壶精良,而且对待自己作品也是一丝不苟。从他不凭照片、必要亲眼看到实物确认是自己作品才郑重签字的负责任态度,我看到了大师为人处事绝不马虎含糊的优秀品格。
我特别喜欢自己收藏的一把坭兴陶名家周长元制壶、李人帡大师亲刻“人生如茶”四字的黑色窑变扁平盖壶,在用它冲茶赏玩之余,我也在思索——人生如茶,一杯好茶,有苦有甘,品过方解其味;一把好壶,高雅脱俗,亲赏始知其妙。茶若此,壶亦如此,人生何尝不亦如此?
(图片网络)
精品回顾
【诗歌】邓锦熙 || 普洱茶(外一首)【散文】邓锦熙 || 荷趣漫谈【散文】邓锦熙 || 乡间“鸟”事【作者简介】邓锦熙,普通公务员,出生于高州市石仔岭街道办,少时求学于石鼓,旅居广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散文】邓锦熙 || 淘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