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牵牛织女星(坐看牵牛织女星)

坐看牵牛织女星

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子牛

农历七月初七(今年是公历8月17日),又叫七夕节或七巧节,是牛郎织女每年一次相会的日子。相传在这一天,无数喜鹊会飞到天河为他们搭桥,被王母娘娘生生隔离在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便能通过“鹊桥”偷偷相会,互诉衷肠。这是一个美丽而凄楚的爱情故事。

写七夕的诗联很多。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唐代白居易有《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都写得两情缱绻,忠贞不渝,如泣如诉,哀宛动人,不禁思接千载,浮想连翩。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中秋中天一玉盏;七月七夕双鹊桥”。这两副写七夕的对联,前者写牛郎星、织女星与参星、商星相对,又有银河与北斗相;后者写人们对遥远星空的遐想与祝福。“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人们忍不住遥望月明星稀的夜空,想象鹊桥相会的动人故事。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早就有了。晴朗夜空,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像担着两个孩子,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儿时的我们,在夏凉如水的夜晚,曾不止一次听老人们讲这美丽的神话。望着神秘星空听得痴迷的情景,至今历历如现。

“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七夕已至,今宵织女欲过桥”。质朴的联语,悲凉的氛围与节令环境,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不易和对爱情的坚守。民间流传着一副描写七夕的对联,联云: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作者拈诗撰联,蕴含深意,浑然成趣。在江苏无锡吴文化公园,有一座灵鹊桥,桥联就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

同样对爱情坚贞不二的王宝钏,虽与七夕无关,但苦守寒窑十八年,忠于爱情的精神却与之一脉相承。西安城南武家坡有孔破旧窑洞,相传为王宝钏苦守、等待丈夫薛平贵归来的故事发生地。寒窑旁边建有一座祠庙,里面供奉着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塑像,楹柱上题着一副对联: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

千余岁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联语深情款款,表达了人们对王宝钏忠贞爱情的高度礼赞。

描写七夕的对联很多,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对七夕进行解读。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宋建三,生于七夕节,住在百花巷。有一年七夕,李笠翁触景生情,为好友撰就一寿联:

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

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

联语道出了友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与天时、地利有关,可谓立意奇巧,联想丰富,匠心独运。

明代诗人高启、杨基相交甚笃,时常作对互娱。相传七夕这天两人徘徊月下,高启即兴吟道:

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

杨基也文思泉涌,应声对道:

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上下联巧用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的故事,流畅自然,情动于中。

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民间排在中国古代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之首(其他三个是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姑娘,凡间的少女们便在七夕这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女红巧艺,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传说这天夜晚,在瓜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青春洋溢、充满憧憬与向往的七夕节,也被人们视为“中国的情人节”。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27字

坐看牵牛织女星相关文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坐看牵牛织女星(坐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