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的读音(胡歌突然发声,依然为最爱的她,暖心又令人唏嘘)

仍然的读音
前些天,我和大家分享了B站的语文学习资源:差点把眼看瞎!大家一直催要的【大语文】资源合集,终于整理好了。
很多童靴都说介绍得实在是太全面和细致了,“不顶没天理”“不服不行”。
为了给孩子找资源,我真的是在B站里细细地挖宝淘金。
这一挖一淘,还真让我收获了很多优质的学习素材。最近,我又在B站发现了一部与“书籍”有关的宝藏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

b站上的观众,打出了9.8的高分。

就连一贯挑剔的豆瓣用户,也毫不吝惜地给出了9.2分。

随手拖了段进度条,就感觉旁白的声音有点特别,并不是那种浑厚低沉、字正腔圆的传统播音腔,而是一个恬淡平静的磁性嗓音,有点熟悉,像久未谋面的友人一般。
一查才知道,原来担任配音的人,是胡歌。

他在《朗读者》中,曾诵读《哈姆雷特》,鼓励那些如他一样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不屈者;
这次,观众又在《但是还有书籍》里,偶遇他的声音,听他浅浅地倾诉着书和人背后的故事。

纪录片上线于2019年末,当时便收获了无数好评。
今年,它还入围了白玉兰“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更在十月份斩获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称号。

来源于纪录片官博
我自认是个爱书的人,居然差点错过它,必须补上。
于是,趁着周末有空,把俩宝丢给川爸,沏了杯茶,盖着绒毯,舒舒服服地窝在属于我的沙发角落里,一口气把《但是还有书籍》看完了。

片子不长,一共5集,每集就30分钟。
然而,在这短短的两个半小时里,屡次眼中氤氲、落下泪水,感动于影像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粒文字,每一位鲜活的爱书之人。
感触最深的,是第三集《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在我眼中,读书的过程,是敲开一扇门,是撑起一叶舟,是架起一座桥,让人与人、人与世界发生联系。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籍的滋养;而儿童绘本,作为专属于孩子的书籍,便是这样重要的存在。
由大人编撰,让孩子阅读,绘本,是大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时常觉得孩子“难搞”,想不通他们怎么前一秒还哈哈大笑,下个瞬间就哭着闹别扭,小脑瓜里,到底装了什么古灵精怪的念头?

小孩子也不懂这个大人主宰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寻:为什么不能住在森林中,和小鹿与松鼠玩游戏?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工作加班?什么是爱,什么又是别离?
绘本,成了沟通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神奇法宝,传递着奇妙的理解力。

这一集,介绍了三位与绘本密切相关的人:蔡皋、熊亮、粲然。

他们,或是天马行空的画家作者,用丰沛的想象力,为孩子创造了一页页色彩缤纷的纸上世界;
或是坚持初心的绘本推广者,施施然使出绘本共读的魔法,让大人得以一窥孩子神秘的内心。
那这三位绘本人,都有怎样的故事呢?
蔡皋:童心的守护者
蔡皋是谁?
今年74岁的她,是中国绘本创作的先驱。

“绘本”这种概念和形式,最早起源于欧美,传入亚洲后,在日韩大放异彩。老是逃跑的小金鱼,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哪个孩子的书架上,没有日本作家创作的绘本呢?
相比而言,中国绘本,迟来很多,也默默无闻很多。
蔡皋,是在这条平凡之路上一直前行的开拓者。自上世纪80年代,她便着手创作绘本,尽管那个时候,大家还称之为“连环画”。

四十年来,她绘书无数,更以中国民间的文化和艺术为根基,创作了独特的中国风绘本。
比如,讲述古代志怪传说的《干将莫邪》《青凤》:

比如,介绍少数民族习俗故事的《百鸟羽衣》《晒龙袍的六月六》:

书中每一页的图画,有丰富艳丽的色彩构成,有夸张变形的形象角色,有栩栩如生的细节景致;带着最鲜活蓬勃的生命力,和最朴素的对美的渴望。

蔡皋坚持的美学,来自于自然和生活。

在长沙某栋住宅楼的顶层,藏着她的花园。

有花开的日子,蔡皋就会上来写生。
她说:“一个人安安静静坐着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来,文字会来,阳光会来,蜜蜂会来,香的味道也飘过来,很养我的。”

自然中微小却灿烂的生命,都被蔡皋用笔和纸收录、定格,在花园中独处的时光,便是她“阅读和思考”的过程。
她“读”到了一株蓬勃生长的非洲菊,非洲菊的叶子那么大,她想:难道,非洲菊是其他花朵的保护者?

她“读”到了一只悠闲飞翔的蜻蜓,便为它在纸上空出了一大块空白,满版都不想再画别的了。

这些空白,是安静的时光,是自由的天空,是自然赋予生命的奢侈。

她还会“读”自己,在纸上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如孩童絮语般俏皮的小诗:
我的字有花香,
是幻觉吗……
幻觉的也好哇!

“阅读”自然,思索生命,为蔡皋收集了满心的素材,就算闭上眼睛,都会流到笔下来。
她就像是一个收藏家,采集并细细收藏起那些雪泥鸿爪、秋毫之末般的美好瞬间。
其实,很多孩子也是这样,喜欢收集自己的“宝物”。在大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些像瓶盖、糖纸、石头贝壳、玻璃弹珠那样不值钱的小零碎,但都承载着孩子的想象与回忆。
正是拥有与孩童一样的心境,蔡皋才格外珍惜笔下的每一触颜色,希望用画笔守护这片土地之上的每一颗可爱的童心。

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之中,蔡皋特别重视的,是童谣的力量。

那些沉淀了方言、乡音的童稚言语,那些积攒了婉转、轻快的朗朗节奏,是每个孩子言语的来路,也是每个大人最终的归处。有了乡音,就有了故乡,就有了乡愁。
生长于湖南长沙的蔡皋,画出了自己的乡音——改编自长沙老童谣的《月亮走我也走》《月亮粑粑》,是记忆里牙牙学语时,故乡一山、一水、一星、一月最可爱的模样。

蔡皋希望,在城市和语言渐渐趋同、“故乡”“乡音”渐渐式微的今天,留住那份珍贵的乡愁。
她选择用画笔传承这份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文化脉络,让读到她书的孩子,也能发现平凡生活的幸福,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需要时,可以回望家园的美好。

远离土壤、植物和自然的快节奏都市生活,常常让现代人缺失家园感。
人们不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歌颂草籽花开、稻谷飘香,不再相信成功之前脚踏实地的努力。
感慨于这一点,蔡皋以屋顶的花园为契机,以陶渊明的名作为蓝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源泉,创作了绘本《桃花源的故事》。

穿过人生幽暗的山洞,最终抵达的,是柳暗花明的桃花源。

在这个寄托了中国人文理想的寓言故事中,蔡皋希望追寻的,是赏过灿烂桃花、乘舟顺流而下的阅读者,体会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简单平和,在这个众生疲惫的时代,能露出一个了然于心的无忧笑容。

蔡皋笔下的桃花源,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可以实现的安宁。

绘本,就是孩子的世外桃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守护童心,守护最美的愿景。
蔡皋说:“愿我的小书像小船一样,划到孩子身边去,让看到它们的小孩子,像追寻桃花源一样追寻绘本的美好。”

这位童心的守护者,以儿童的眼光,织造着一个个曼妙又浩瀚的世界,那些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书中景色,却承载着最真实的希冀。
熊亮:世界的讲述者
熊亮是谁?
爱玩“纸上戏剧”的他,是国内最知名的绘本创作者之一。

熊亮笔下的万生万物,仿佛是活着的,下一秒就会冲出书页,跳到读者的掌心上。他擅长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绘本创作之中,让古老东方的禅意、思想和哲学,以崭新的方式突破重生。
金刚师,给风火水石上课:

京剧猫,在舞台上粉墨登场:

梅雨怪,住在常年大雨的地方,却从不抱怨:

小泥人儿,感受着二十四节气在身上的流淌:

别看熊亮作品独特、获奖不少,但其实,被称为“中国绘本先锋”的他,是个半路出家的绘本作者。

从小就喜欢文学、热爱画画的熊亮,却没有攻过专业课,没有读过大学,当设计师、做外贸,总之都是与艺术创作无关的工作。
内心文艺、精神摇滚的他,在某一夜的失眠中突然想通:我怎么能被朝九晚五的无趣生活束缚手脚、禁锢思想呢!

从混沌中解放了自己,熊亮开始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一开始,他画的绘本,都是给成年人看的“暗黑系”,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等。
那时候的熊亮,不是熊亮,而是“熊暗”。

这样阴郁晦涩的画面,因为孩子的降生,而有了改变。
为了给女儿读自己写的故事,熊亮开始了儿童绘本创作的尝试。
非科班出身的经历,让他能跳脱出童书写作中根深蒂固的条条框框,以零的经验全新看待世界,用图画创造属于孩子的乐园。

熊亮说,儿童绘本比成人绘本有意思多了。
因为,自以为是的大人们,读书时总是苛求逻辑、挑剔深度,要这要那不知满足,只为找到取悦自己的点;
孩子的思维里,才不管你们那一套先入为主的观念,再无厘头都来者不拒,看一本绘本的过程,更像是在玩游戏。
于是,熊亮把儿童绘本,真的做成了视觉游戏。
比如,他原创的绘本故事《小石狮》。

这个流露乡情的简单故事,主角是一只石狮子。
它不能到处探险,不能和别人交流,只能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那要怎么展开故事呢?
熊亮有奇思妙想:主角不动,我们动就行了!
于是,画面呈现的观察视角在不断地变化,孩子的视线也就随之移动,拉进拉远。

小石狮在书中的初登场,身形庞大、威武霸气,以一己之力保四方平安。

在不断拉近的视角中,小石狮越来越大。

翻开下一页才豁然开朗,原来呀,桥墩上的小石狮,实际上很小一只,比猫还小,用手掌就能包住。

但是,它的年纪很大了,亲历见证沧海桑田,迎来送往游子归客,守护了人们与家乡最纯粹的羁绊。

大和小,是叙述性诡计,也是草蛇灰线。孩子在阅读中发现了线索、掌握了规律,便不知不觉进入绘本营造的世界。
他们的生命中,自此也有了一座小石狮做锚点,明白了“家”的意义。
熊亮说,绘本的秘密,就是万物有情——画里的万物,都能和翻阅书页的孩子发生互动和联系。

不满足于重复自己的熊亮,有一个想尝试的方向:绘本文学。
比起单纯意义上的儿童绘本,“绘本文学”的概念要复杂得多,是一种拥有完整世界观的文学+绘画的作品呈现形式。
新作《游侠小木客》系列绘本,便是熊亮的一次探索。
已出版的前两本,各有近百页,文字量也大(两万字左右),描述了一个奇幻世界的探险故事。

熊亮绘本里的角色,常常来自中华传统的生活文化:桥墩上的小石狮、厨房里的灶王爷、盒子里的兔儿爷……
小木客也是一样,原型出自宋代小说集《太平广记》,是一族身材小巧、手工精巧的小小人儿,居于山林,行踪不定。
有一天,一个人类小女孩偶遇小木客,从此展开了奇幻之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森林精灵、山鬼女神。

古籍传说里,本就有非常奇妙的想象,熊亮从中捕捉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赋予他们新的生命。
于是,这份浪漫的想象力,便从先人的口述和笔记中脱胎而出,透过熊亮的笔墨串联起来,把整个世界交给了打开绘本的孩子来传承。
这,就是熊亮想做的,和在做的事。

熊亮的绘本,除了善于用细节营造电影般的画面感,更不遗余力地向孩子传递着保护环境、打破隔阂、一视同仁的思想。
这个体验至上的创作者,在静谧的夜晚穿越森林,学着枝头的鸟叫吹响应和的口哨,一个猛子扎进野湖里游泳(好孩子千万不要学)……
他说,月光下的一草一木,充满了白天看不到的细节。

孩子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好奇感,谁没有幻想过,菌伞下藏着一只避雨的小精灵?
但如果森林被砍伐,环境被破坏,雨后的蘑菇不再一串串地涌出来,那可爱的生灵,就也会消失不见了。

小木客的森林村落,就像是真实世界的投射和缩影,可以看到自然万千、人间百态。
当孩子在故事中经历了冒险,便与这个世界有了共情,理解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也是可爱的。
与万物和谐融洽地相处,是最美的成长。
粲然:灵魂的沟通者
粲然是谁?

人如其名、笑容灿烂的她,是徜徉在绘本里的魔法师。

图片来源于粲然微博
绘本作者们,用想象力编织成书,让孩子们得以借图画与文字的承载,跨越语言、文化、年龄的界限,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有些父母,参照榜单购入了一大堆绘本童书,结果却只是丢给孩子,任他们自己摸索。
若是这样,绘本便失去了它的大半作用和意义。
要知道,绘本的存在,不仅惠及孩子,也为成人打通了一条与孩子沟通的秘密通道,是抵达孩子们内心的魔法之舟。

粲然擅长的,就是绘本共读的魔法。
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像一只小鲸鱼。大人与他们在心灵的大海里相遇,却并不能处于一致的频率、吐露同样的语言,心与心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而共读绘本的过程,便是双方都在竭尽全力、尝试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共同开拓心灵、历险世界的秘密之旅。
绘本里藏着万千法门,通过数字游戏、视觉花样、音乐诗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接近最高级的美和想象力,探寻生命的意义。

粲然迷上绘本、开始钻研共读的魔法,源于儿子米尼的出生。
在陪伴米尼阅读的过程中,粲然逐渐感受到了绘本的神奇魅力,并见证了在米尼身上施加的魔法。

从两岁起,米尼便开始创作一些小诗,就如这首《坐在妈妈怀里看书时突然想起的事》:

坐在妈妈的怀里看书,米尼的思绪却天马行空:想到了火红的晚霞,便觉得烫;想到了夜晚的星月,便觉得冰;还记得要提醒最爱的妈妈,小心,别摸,会被晚霞的温度烫了手。
孩子的语句简单短小,思维也比较跳跃,喜欢直接抒发内心的情绪,并不在意语法搭配的规则。
这些,正是最适合诗的特质;审美和浪漫,也正在悄然形成。
粲然记得,米尼最近的一次作业,是要写下自己“彩色的梦”。

比起大人脑中对这个词“五彩斑斓”的定义,孩子的想法与众不同。米尼最终是这样写的——
在大雪覆盖的森林里,有一丛篝火:

篝火旁,有一个帐篷:

帐篷里有一个小花瓶,上面插着一枝花:

这就是我彩色的梦。

茫茫单调之中,出现了一个漂亮的颜色,这,就是米尼眼中的彩色。

也许,正是共读绘本的经历,让他形成了自己敏锐的感知力,和自洽的世界观。
大人对绘本的演读,不仅仅是为了帮孩子记字词、学知识,更是为了陪伴孩子一同经历这个纷繁多姿的世界。学到生动、发光的词汇知识,才能有生动、发光的心灵。

在粲然创立的“三五锄”幼儿教育机构中,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叫做“图书馆奇妙夜”。

小朋友们,要把自己最最心爱的玩偶,留在装满绘本的图书馆里“住”一夜。

就像《玩具总动员》里演的一样,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玩偶会在夜晚活过来,和别人家的玩偶交朋友、聊天,一起读书。

第二天,当孩子们来迎接玩偶的时候,他们会惊喜地发现,玩偶朋友,已经挑了一本最适合的绘本,希望能和小主人一起阅读。

一个爱哭的孩子,可能会收到一本《哭了》,书里会告诉ta,爱哭也是好孩子;
一个刚刚掉牙的孩子,可能会收到一本《我换了一颗牙》,读过就会懂得,掉牙并不可怕,是在长大的象征呀。
精心挑选的每一本书,都是在鼓励不同的孩子,去和ta自己的内心对话。粲然说,这更像是一个祝福。

多年来,粲然致力于绘本共读的推广。除了举办各种鼓励孩子阅读的活动之外,还撰写了不少共读工具书,将自己的经验坦然分享,让那些不知道如何享受共读的爸爸妈妈们,也能学会神奇的魔法。
比如《骑鲸之旅》:

还有《抛向远方的锚》:

粲然相信,绘本,是抛向远方的锚,为孩子漫长而未知的旅程指引方向,带来安定的力量。
童书绘本中所蕴含的力量,并不是武力征服土地,或“成为世界第一厉害的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微小处,为孩子的内心注入生命的魔法。
当孩子的心灵,被魔法润泽过,便会让这份力量扎根,在青春叛逆时、倍感失败时、面对孤独和死亡时,能支撑他们,选择一条光明的路。

透过镜头,透过屏幕,蔡皋、熊亮、粲然三位绘本人的故事,让我感叹:绘本的世界,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最大的祝福。
而我在观看他们故事的时候,也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模样:那年,我也是个孩子,也捧着书爱不释手地读着、读着……
这个沉迷于阅读的孩子,至今还住在我的心里。

《但是还有书籍》这部纪录片,不仅用绘本唤起了成年人快要遗忘的“孩子气”,还有无数丰富的内容等待发掘。

第一集《书海编舟记》,你会看到编辑和译者的日常,他们在一本书籍背后,所做的冗繁枯燥、坚持不懈的工作。

第二集《二手书的奇幻漂流》,让我了解了书籍从一诞生便开始的旅行。一本旧书上承载的历史、记忆、感情,都有难以衡量的价值。

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也出现在这一集,真实的“书山有路”,好羡慕。

第四集《设计师的纸上王国》,我认识了那些装帧设计师,他们凭借自己的妙想,为文字与图像,赋予了新的价值。

第五集《快时代阅读指南》,让我再次思考:如何在拥挤与喧嚣中,找到合适的阅读姿势?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开辟出一个精神角落?

真诚推荐这部小众纪录片,给所有人。

如果你原本就是痴迷阅读和书籍的人,那么,你会在影片中收获满满的感动和共鸣;
如果你原本对阅读和书籍兴味寡然,那我也相信,你会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开始爱上那些方寸间的小天地。
带着孩子一起读书吧,这是人类充盈内心、丰沛情感、沉淀生命的成长仪式。

我们总说,自己身处最坏的年代,前所未有地追求金钱和物质,所有学习都带着功利目的,精神上一片荒漠。

我们总说,现在养娃好难,没有剧本前方一片黑暗,好像什么都该学,又好像学什么都可能没用,好焦虑。
但是,我们还有书籍;幸好,我们还有书籍。

川妈说说

几年前追完《琅琊榜》后,好像很久没有关注到胡歌的消息了。透过这样的纪录片,听到他的声音,意外之外但好像又是情理之中。看纪录片时,看到不少弹幕说,“感谢通过胡歌,看到这么好的纪录片”。看着暖心,又有些唏嘘(包括对我今天的标题)。
不得不承认,孩子看到的绘本大多数来自国外,国内绘本真的不太多。好在这几年,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土绘本作家、插画家的作品。之前不少童靴请我分享国内绘本作品,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上。陆续入手了一些,还想再看多一些再分享,再等等哈~
这部纪录片,大家可以直接去B站检索观看,不熟悉B站的读者,也可以公号回复“胡歌”,即可获得观影资源。
这里很想请大家帮忙,点个“赞”或“在看”,转发朋友圈,让这部小众但超棒的纪录片,被更多的大人和孩子看到。
希望很快,我们的原创绘本自带流量,不需要任何明星光环的加持!

推荐阅读
都说它是最好的科普动画,孩子看了会更聪明
第一次见这么爆笑的纪录片,零台词,孩子看到停不下来,还好每集只有5分钟
别把孩子的黄金时间,浪费在没有深度的动画上,每天5分钟,培养弥足珍贵的思辨力
20部皮克斯经典动画短片,爆笑中孩子的内心更强大
100本英文绘本全免费,点读笔都不用,照样磨耳朵学英语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一连三击:“赞”“在看”和“分享”,或者直截了当给【mom看世界】加个星标,茫茫人海我们不走散。

仍然的读音相关文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仍然的读音(胡歌突然发声,依然为最爱的她,暖心又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