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感受诗歌情感,借助意象解读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受,分析意象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诗人对康桥特有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意象、诗歌“三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康桥特有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
33岁的毛泽东梦想“和同学少年一起浪遏飞舟,主宰国家命运”。 22岁的戴望舒梦想改变旧中国而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但他的梦带着愁怨、带着哀伤,带着迷惘。31岁的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梦想,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听听徐志摩那深情的诉说。
二、 预习检查
1. 注音
青荇 长篙 漫溯 斑斓 笙箫
2. 释义
青荇 漫溯 斑斓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谈感受。
这首诗意象很美,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热爱、眷恋、不舍之情。
2.学生集体读,叫男、女各一人试着读出这种热爱、眷恋、不舍之情。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读。
四、研读
徐志摩的诗歌受闻一多“三美“思想影响,诗歌中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这首诗中的”三美“是如何体现的?
1、读音乐之美。
找一找这首诗的韵脚。
读一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什么不同,这种写法叫做——
2、说一说,诗句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建筑美)
3、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都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如果是一幅画作,要用到哪些颜色?(绘画美)
五、结合徐志摩的身世背景,写一些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六、背诵并默写本诗。比一比谁的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
板书:
康桥——爱、美、自由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梦想做引子,把前三位诗人串联起来,找到共性的东西,也借此分析不同的地方。三位诗人所处时代几乎相同,但命运和梦想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当是家庭背景、个人境遇和性格爱好不同。
这节课重点在知人论世,分析徐志摩这个人的时间长于分析诗歌意象。但是当学生了解了这个人,了解了他一生追求的就是“爱、美和自由“,再读《再别康桥》时很容易就读懂了。对徐志摩我曾经鄙视过,认为他是个渣男,今天孩子们也有同样的想法。可是我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徐志摩想想,一个在异国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完全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独特的个性的诗人,渴望改变,不再做千千万万旧中国的被封建思想影响的人,他有错吗?他错在生错了一个时代,一个婚姻、恋爱都不自由的时代,一个不允许个性自由的时代。他在那样的时代冲破重重枷锁和张幼仪离婚,该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面对世俗的质疑和不解?但是他爱的人最终还是没有给他机会,他的心里又会有怎样的伤痛?不从道德层面考虑,仅仅迈出这样一步,我觉得他已是时代的勇者。
从“爱、自由和美“去理解康桥,理解康桥的意象,理解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学生很容易读懂。只是在分析’”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和“但我不能放歌”时,学生不能联系上下句思考回答,当我提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几乎都回答出来了。
这节课,学生上课的状态非常好,可能因为对徐志摩特别感兴趣,或者因为我的示范诵读,把孩子们带进了诗人情感世界,学生很快就能融进诗歌中,不必一字一句讲读,学生却能全部领会。
但是,在6班时间没把控好,徐志摩讲得多了,课堂内容没讲完,5班调整了一下顺序,当堂顺利完成任务。希望今后养成“宁可早下课,也不留尾巴”的教学理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再别康桥课件(《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