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安┃说“兔”字

家养一只小白兔,乖巧而伶俐,狡黠而滑稽,除爱吃萝卜不吃菜外,又特别爱干净整洁,粪便都到指定卫生间去拉。见主人爱看书,它也恋上了书,偶尔还用小爪为主人翻过一页。缘于它的聪慧可爱,引发我对兔字的兴趣,翻阅了几本书籍,剪贴成此章,才有了本文的题目。
“兔”是个象形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里是这样描述的:“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意思是“兔”的字形像兔子一样蹲着,后面露出了其尾巴的形状。“兔”的甲骨文字形又活像是一个用相机抓拍的兔子奔跑的镜头。小篆中的兔字,虽已线条化。却像现代卡通片中的兔字形象。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并不多见,但很有特点。例如,安逸的“逸”字,由“兔”字和“走”字组成,兔子蹦的快,往往能逃脱天敌追捕,大难不死当然就是“安逸”了,“逃逸”、“隐逸”就是这个意思的延伸。“冤”是个会意字,由“︹”和“兔”会意,表示兔子在覆罩下曲折不伸,无法跑掉。冤的本意指“屈也”,不能伸展,引申为冤屈。故有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是泪,凄清如许。
与“兔”字有关的成语也不少。“守株待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名,皆守株之类也。”后用以比喻死守陈规狭义的经验论,不知变通。也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狡兔三窟”也挺有名气,出自《战国策·齐策论》:“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大抵说的是狡猾的兔子为了保护自己,躲避敌人,为自己修筑了三个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敌人不明其究竟;比喻藏身多处,便于逃避灾祸,足见兔子聪明尔。古代诗文引用这个成语的颇多,如杜甫《见王监兵马使》“鹏得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陆游《秋思》“迁疏早不营三窟,流落今宁值一钱。”《聊斋志异·邵九娘》“汝狡兔三窟,何归为?”其他与“兔”字相关的成语典故还有“兔死狗烹”“动如脱兔”“兔起鹊落”“兔死狐悲”等等,不一而足。
不少与“兔”字有关的谚语、俗语和歇后语颇有意味,谚语如“兔子急了也咬手”,是比喻弱者被逼到了绝路,也会奋力反抗的。而“兔子不吃窝边草”,是指兔子为了掩蔽自己不吃窝边上的草,比喻不对自己周围的人下手,或比喻坏人不在本地干坏事。俗语如“心里像揣个小兔子似的”,是用兔子胆小怕事的天性来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害怕或忐忑不安等心理,亦比喻一对心仪已久的男女,在相亲见面的那一刻,心跳得是多么厉害呀。而“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则是借兔子尾巴短的特点,告诫那些一时飞扬拨扈的人横行不了几天啦。歇后语如“兔子跑到磨道里——充大耳朵驴”,比喻弄巧成拙,骗局一眼就可识破。而“大年三十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道,增减都不影响大局,或无关宏旨。
拉里拉杂说了这许多,该有个归结,那就是:劝君莫食餐中兔,不损心头一寸天!
白长安,男,陕西吴起人,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延安日报》及《延安文学》《西部散文选刊》《延河》《长征》《今古传奇》等报刊400余篇,荣获2016年度《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家30强,部分文艺作品获省、市、县期刊征文奖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白长安┃说“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