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炫耀的艺术》2:评课的艺术(完整版)

02 / 评课的艺术
第1篇得到许多读者的赞美鼓励,
在此表示感谢!
非正常教育者研究中心隆重出品,
仅供娱乐,切勿对号入座。
2.评课的艺术
作者:大爹宝667
评课本来是在观摩一堂课之后对这一堂课进行评议,属于教学研究的一种。但此处的艺术,重在如何于评课时突出自己的业务水平,或者达到团结死党、打击对手的目的。因此,评课充满了评课的艺术,需要不停地从评课的客观性中醒悟过来,更不能抱着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不同者争得面红耳赤,者都会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隐患。要知道,“对事不对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这件事就是这个人干出来的,你说了这件事,就是说了这个人。
评课的灵魂句子必须是:我是来学习的。不管你是否真的在学习,真的带着学习的目的,或者你本来就是听课界的“华威先生”,当执教者在眉飞色舞地开展教学活动时,或许你在下面和旁边的朋友讨论明天该买什么衣服或者中午吃点啥,要不然就是在听课本上信笔游走——其实这一堂课你就听到了“老师好”之后就没再听了。但当大家课后聚在一起,并点名或者轮到你评课时,你一定要露出谦虚的神色,并低调地说:我是来学习的。据说老祖宗《周易》中全部吉利的一卦就叫做“谦”,这总没有错。如果你表现得很客观很正常,加上你做出一点点小成绩,反而有点问题,或许就进入“骄傲”的一面了。所以不能客观正常,要谦虚,尽管你一身傲骨,但是装也要装出来,必须要谦虚,要向执教者致敬,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堂课许许多多都值得我学习咀嚼,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烛照出我以前上的同一堂课的平庸,甚至可以痛彻心扉地幡然醒悟:我以前上的课都是垃圾。
评课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言。如果大家觉得你德高望重,加上执教者是年轻老师,你就要亲切地称呼执教者为“小X”,言语间要充满关切,“小X的这一堂课呢,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句话褒扬中带着鼓励,其实又透露出“小X”在上课前其貌不扬,看不出来有什么过人之处;等他(她)讲完了之后,这堂课不错,很好,值得肯定,因此才有“眼前一亮”的评价。评价年轻老师的课,要多找亮点,深挖潜力,一般以鼓励为宜,评完后可以含糊地透露这一堂课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再提升一下,并坚定地看着“小X”,小X有可能就会私下来向你请教,并亲切地称呼你为“师傅”,要拜师学习。你摆摆手,“我哪里够资格”“我仍然是一名小学生”,说完之后也不要把话说死了,可以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一起探究”,“教学相长”,“教学永远在路上”,“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我们老了”,“被拍在沙滩上”云云。尤其是男性德高望重者,往往被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崇拜、痴迷,他是这个领域的王者。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评课来实现。因此,德高望重者在评课时一定要抓住机会,不管自己水平怎么样,听的课肯定不会少,“观千剑而后识器”,找出来一堂课的优劣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这一堂课实在特别差,就需要适当地“自黑”了。在一番痛快地批评之后,还要鼓励执教者,“继续加油”,“比我当年强多了”。并回顾一下自己刚刚站上讲台的各种“囧事”和“洋相”。哎呀,我第一堂课站上去看到乌央央的一片学生之后,我都不敢说话,你现在侃侃而谈,潜力很大,假以时日,一定会讲得更好。“有前途”,有点像XX名师的风格。这种损己扬人的言语营造了一种风趣的气氛,机智地化解了原本生硬的评课内容带来的尴尬气氛,
对于新老师上课,评课时千万别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会让整个原本其乐融融的评课氛围变得尴尬沉默起来。此时的尴尬并不是执教者的尴尬,而是提问者的尴尬,因为你的尖锐,给初登讲台的执教者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无言以对,不是他的问题;是你的提问太尖锐,不具有包容性。你不配做一名评课者,你很有可能破坏了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和谐的教研氛围,你的情商不高。所以要避免这个问题。那么应该提那些问题才能体现评课的艺术呢?
我建议的第一必须要问的是:这堂课你准备了多久?
如果要问,就问这个问题。稍微有点脑子的执教者都不会回答:“我随便备了一下课”“我讲之前简单地看了一下”——除非是那种狂人,他不会这样回答。这一个问题要引发执教者陈述自己备课的艰辛过程与备课的各种困惑,他终于有机会向所有听课的人陈述自己的钻研精神与奉献品质。课讲的好坏是其次,首要的要有不怕吃苦的勤学苦练的教学品质。年轻老师上公开课,也可以称其为“磨课”。当然“磨”有很多种。比如有“磨洋工”,其实就是象征性地讲几次,让大家看到你的辛苦就好;还有“磨瓦成镜”,尽管方法不对,但还是要坚持下去,一条道走到黑;有“磨蚌成珠”,一堂真正的好课诞生。对于劳苦的磨课者,劳心劳力,因此评课时要高度赞扬。要学会背诗,诸如“磨课犹如针挑土”“过尽千帆皆不是”之类的名言,再不济也要念一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评课嘛,要生动有内涵,念一句诗,一句顶一万句。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这样可以给执教者一个陈述自己勤奋钻研的机会。毕竟“勤能补拙”,笨一点点没关系,只要勤劳,就能站住脚跟。执教者的勤劳是大家最看重的最欣赏的,大家反而不太喜欢那种天才懒汉。什么都没有做,教学业绩还那么突出,凭什么?除了狗屎运什么也不是。因此,勤劳是教育者的救命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堂课我接到通知就开始准备,试讲已经有十多次了,昨晚有些失眠,紧张,害怕讲不好。这样回答必然会得到大家的赞赏,更能博得与评者的同情,毕竟天才教师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摸着石头一路淌过来的,不容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许多人会关切地指导执教者“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慢慢来不着急”“你已经很不错了”云云。
面对名师示范课或者应邀观摩展示课,那就得格外注意了。名师示范课因为是名师执教,评课要格外小心,如果有异议要提出来商榷,则往往成为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借名师自己出名,这一顶帽子往往少不了。如果说优点吧,又有一点“官盛则近谀”的嫌疑了。
名师的课的确不会有大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评课者没有理解到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然你对名师的课有颇多微词,反而让名师的课更充满探究性。名师的课不仅是一场示范,更是一座宝库。你的批评有点毒,那是对普通的教师。对名师而言,犹如孔雀食毒,不仅没有影响孔雀的健康,反而让孔雀的羽毛更加的艳丽。名师的课不会有什么硬伤,名师自带“猫呛狗呛孩不呛”的主角光环。要发自内心地学习,因为你还不是名师,等你成了名师再说。名师成为名师是有斤两的。另外,名师的课已经形成了某一种风格了,他在实践他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地修正提炼,直到完善。他甚至极有可能是某一种课堂理念的继承发展者或者是开山鼻祖,你的批评,他不会在乎,毕竟夏虫不可语冰。不管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还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与运用,教学程序的推进,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还有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和引导,名师都把握得特别好。如果执教者不是周围的人公认的名师,课又存在诸多不足,又该如何施展评课的艺术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办法总会有的。评课只要不是真正的研讨,而是某一种活动,比如吹捧活动,那就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如果是自己的盟友,那么如果一堂课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至少可以评为“真实存在的课”,“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原滋原味地呈现”,别看课堂不热闹,但学生是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这是一种宁静的力量。相反,热闹的课往往太过浮夸,像是排练了多次的表演,太假了。嗯,热闹的课看上去学生很积极,其实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是秀给观摩者看的,这一点足以让人反感。“朴实无华”“繁华落尽见真淳”,这是“一抹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对,成熟的课,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自信。对,注重课堂的“生成”,尽管“生成”是一种很空洞根本无法衡量的东西,但可以由评课者定论。看似平凡的课,往往生成是很好的。那如果这堂课偏偏就很热闹呢?那正好,这是一堂真正的“生本”课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的思维能力,重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别看是一堂课,这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积极性上来了,事情就好办,不愁学生不学,更不愁考不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兴趣”一词的时候,要说儿化音,“兴趣儿”,说得饶有兴致,像中分青年在插兜吹口哨一样,不仅俏皮,撮口呼的发音加上儿化音带来的双重语言感染力,足以让许多年轻女教师听后为评课者不经意间透露的语言魅力而倾倒。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就是一堂好课。这是思维的火焰在熊熊地燃烧,他质疑,他剖析,他反思,他纠结,他苦恼,他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他把一切热情呈现给三尺讲台,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赤子之心”。学生的活跃说明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并且执教者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交流,一会儿展示,一会儿沉默,一会儿开视频,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表扬,这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因为了有这种精心的设计,才有了这堂精彩纷呈的课,让听众如沐春风,如饮美酒。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一场思想的SPA。最后还要强调,可惜时间太短了,一节课好像只有几分钟一样,还想听。那种夸张到极致的课,虽然虚假得让人有点恶心想吐,但一定要尊崇其为“一堂有激情的课”,授课者表演能力极强。对那些空洞的课,可以理解为有高度。其实听不懂的课才是好课。人的一生就必须还要读一些读不懂的书,观摩一些看不懂的课。这种课的存在价值很大。有高度,有深度,就是要在公开课的时候敢于展示,敢于分享。不要怕那些异样的眼光,或许那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有时候我们要撕开套子,伸出半个脑袋去看看套子外面的世界。执教者的高度影响学生的高度。如果这堂课实在是不知所云,则可以往“课堂有创新”上面点评。这是一个尊重创新的时代。中国人墨守成规几千年,该改一改了。人们对创新体现出极大的宽容,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只要和“创新”沾点边,就没有话说。即便是再差,也可以理解和包容。毕竟只要是创新,其勇气可嘉。如果课已经差到实在不好意思用“创新”来贴金了,那么可以谓之“探索”,现在的教学不都在鼓励探索吗?尽管花重金打造的一个小分队出去半年就拿回来一块普通的石头,只要不是空手而归,就算是有所斩获了。教学中的“探索”也是。没有哪一位听课者会对一堂充满“探索”的课吹毛求疵。如果要批评,这已经不再是评课了,而是找茬,破坏团结,或是别有用心的抹黑。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如果一堂课很散乱,重点不突出,难点也没有解决,或者推进非常滞涩,那么可以这样来评。或许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教师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组织课堂了,这是一种教育者的耐心与悲壮。他知道怎样去完成课堂目标,他对学情了解很深入准确,这才是执教者水平的彰显。最可圈可点的是,对学情的把握。罔顾学情的课堂设计,即便是再精彩,也不能叫做好课。那种看似散乱的课堂,其实真正做到了用心地等待。教师自己跑可以健步如飞,但等待蹒跚学步的幼儿跟上,才是教育的伟大之处。这不是一种散乱,而是一种虽然高高山顶立但仍然于泥泞中陪伴跋涉的爱。有爱,才有教育。相对那种层层有序推进的课,这种课显得难能可贵。公开课的执教者放弃了自己的表演机会,把耐心留给了学生。公开课也是一堂课,时间宝贵,不能用来作为自己的专场秀。教学的艺术,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当然,说这些话的时候要脸不红心不跳,表情要冷静客观。在表扬一番之后,为了撇清关系,还要夹杂着一些商榷,也要对其未来馈赠一些美好的寄语。与其说是商榷,不如说是格外的关心。如果评课者有一定的权势,可以在公开场合对执教者进行定位:嗯,这就是我们这个集体未来的希望。是骨干教师。前途远大,非常优秀,数一数二。成为学科组的领头雁指日可待。还可以对执教者即将获得某一项荣誉做一个舆论上的引导。定位,定调,给执教者以后的名师之路或者权势之路铺平道路,扫除障碍。也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课上得好不好,是我说了算。如何打击那些不喜欢的执教者?把以上的话反过来说就可以了。但是表情要亲切和蔼,用关心的口吻来表达。如果执教者让你反感到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就冷峻地说,挺好的。或者沉默不评价,做出一副说出来就要得罪人的样子,暗示这堂课实在太烂了。(有删减)
链接:新书《炫耀的艺术》:1.发稿
柏山玉旨
罗佰方
微信号 : Laoluo84000
高考语文提分神器
持续畅销,无效退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新书《炫耀的艺术》2:评课的艺术(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