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倾国倾城的说说(倾国倾城的由来)

网友提问:

能否说说倾国倾城的来历?

优质回答:

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绝世佳人这四个成语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美貌,前两个成语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贵妃(羞花),那么后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谁呢?

倾国倾城和绝世佳人,最早指的是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

汉武帝时的音乐家李延年,做了一首乐府诗歌,是描写他妹妹的姿色,歌词是: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诗里面包含了绝世佳人、倾国倾城两个成语。汉武帝听过此曲后,便纳其妹为妃,也就是史上所称的李夫人。

李夫人生在一个以乐舞为职业的家庭里,是汉武帝第三个最宠爱的女人(还有陈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在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不久后便病死。在去世前,汉武帝曾去探望她,李夫人却以自己“容颜憔悴、未曾修饰”等原因拒绝,只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了汉武帝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其实本人觉得倾国倾城多少有些夸张,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种人只不过适应了大部分人的审美观。那这是否应该理解为大众脸呢?而大众脸是否意味着容易被遗忘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现在的网红脸,千篇一律,大眼睛,尖下巴……

现在又有多少人配得上盛世容颜倾国倾城?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盛行,各种网红层出不穷,让我的审美观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或者说是审“美”疲劳。因为,我实在是找不出来我认为的没了,是不是很尴尬,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失去了正常审美的能力,买噶的!

算了,拿出我曾经的审美大家一起来品鉴一下吧。

邱淑贞,算得上倾国倾城吗?

这算不算盛世美颜呢

本人不怎么红,估计也没多少人看,所以就不写什么免责协议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在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别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诗句。这就是讥讽周幽王宠幸绝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废而亡国的真实故事。哲夫、哲妇,即明达、才智者。倾城,是指城邦覆灭。“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为城,智慧的妇人坏城”。据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中“褒城县”条下载:“褒国,在县东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国是褒姒的家乡。汉中地方志又记,褒国故址在骆骆坪,今属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即所谓“倾城倾国”是倾覆邦国的意思。这就是“倾城倾国”或“倾国倾城”典故的出处。后来,人们约定成俗,习惯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妇人容貌很美。这句成语已作为绝色美女的赞词,并无贬意。这里的倾,已不是倾覆之意,而应作为倾慕理解。倾城倾国是说全城、全国得人都倾慕其美貌。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怀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了一首讽谕诗《李夫人》。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联系,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万创散文网 » 有关倾国倾城的说说(倾国倾城的由来)